•     点击排行
  •   
  • 外资并购的热门领域
  • 时间: 2003-03-21 09:37:58    作者: 傅铭    来源: 《中国外资》    点击:
  •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80%是采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而在我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且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我国外资并购的比例之所以与世界水平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也许有许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尚不规范以及政府的直接干预。

    随着我国加入WTO,近一年多来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日渐放松,与此相对应,外资并购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外资并购正在逐渐形成热潮。

    那么,外资并购的重点领域是那些呢?这要从外资并购的目的、目前全球并购的重点产业、我国的产业政策、外商投资行业分布、各行业的开放时间表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且结合已有的并购案例来分析。

    具体来说,外资并购的热门领域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一是正在取消进入限制且外资盼望以久的垄断行业。如:银行、证券、电讯、港口、航空、自来水等。这些行业外资公司本身的产品或服务与国内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带来垄断或超额利润;

    二是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含量高、且行业内已拥有一定数量外资企业的制造业。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电子、石油化工、机械等;

    三是规模效应明显的流通业。主要是药品、成品油的批发与零售,以及大型综合超市、百货业等;

    四是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如: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硬件、生物工程、软件、新材料等。在这些行业中,下列行业将成为外资并购的重中之重:

    一、银行业

    根据有关入世协议,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内容和地域以及设立形式的限制。但是外资难奈5年的寂寞。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快速发展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润,错过这5年可就错过了最大的“肥肉”。通过参股中资银行,提前进入中国金融业是最好的选择。

    早在1996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以约19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光大银行3.29%的股权,成为第一家参股中资银行的外资。之后,又有国际金融公司参股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汇丰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参股上海银行。

    最近的案例则有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拟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5%的股权,花旗银行斥资6亿元人民币取得浦东发展银行5%的股权。此外,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已获准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天津成立一家合资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也宣布一项计划,将与加拿大的丰业银行一起共同投资于西安城市商业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据传也在寻求与福建省的一家银行结盟。另有媒体报道,汇丰银行正在就收购北京市商业银行和广州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进行谈判。

    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风险控制上积累了多年的市场经验,与境内银行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国内银行希望通过外资银行的加入来改善公司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利润水平。

    而外资银行显然并不满足于目前的一点点股权,观察家认为,以花旗银行和汇丰为代表的投资于少数股权的做法,不过是它们全面控制在华合作伙伴的序幕,更多的雄图大略将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市场充分开放后付诸实施。可以预料,股权争夺的大戏将会越演越精彩。

    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业

    我国未来汽车消费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有目共睹的。国民经济及居民收入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购车环境的日益放松,都将促使我国的汽车消费保持长期高速增长。2002年国产汽车销量比上年增长37%左右,其中轿车增长率达55.4%,均为90年代以来最高增长水平。汽车业还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

    目前汽车进口的关税税率还很高,而且有配额限制。汽车制造业也是目前国内少数几个高利润的行业之一。虽然从2006年7月1日起,轿车关税税率将降到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但通过技术进步,以及通过并购等方式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国内的汽车厂商还是有竞争力的。

    我国汽车行业与外资合作在加入WTO之前就已普遍展开,几乎所有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商都已进入我国,如通用、福特、戴一克、丰田、大众、本田、日产、菲亚特、标致、宝马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国内的汽车制造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加入世贸后,外国著名汽车公司为了更多地占领我国汽车市场,势必加大与国内相关企业合资合作的力度,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与国外资本融合。如近期上海汽车与美国通用、德国大众,一汽、天津汽车与日本丰田,江铃汽车、长安汽车和美国福特、东风汽车与日本自产之间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股权转让以及合资引进等。

    从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看,并购是汽车企业做大规模的主要方式,美国原来有数百家汽车制造厂,通过不断的兼并,现在只剩下通用等三大巨头。

    可以预料,外资将在中国产业政策许可的最高限度内,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扩大其市场份额。由于目前各合资公司中外资所占股份已不低,而汽车又是我国的战略产业,汽车零部件公司出现外资并购的可能性将更大。

    三、零售业

    到目前为止,世界排名前50家零售商中的70%已在我国设立了合资公司。我国加入WTO后,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纷纷加快各自在华的发展速度,拓展网络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其中沃尔玛2002年一年的开店计划数量就超过了其进入中国以来的店数总和。

    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合资建店是目前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流模式,但随着政策进一步解禁,以及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收购兼并将取代新建成为未来主流模式。业界认为,家乐福与天津劝业场共同组建“天津劝业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美国兰马集团介入鄂武商,台湾太平洋百货与西单商场合作,都预示着这一趋势。

    有两个原因决定并购是未来外资进入的主流模式:

    一是零售业不可逆转的买方市场态势。近几年全行业的高速扩张,不断下降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开新店的风险很大,相反收购现有经营状况稳定、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是外资较为明智的选择。

    二是近两三年国内零售企业掀起了一场疯狂的“圈地运动”,理想的商业用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而一家店面的成功与否50%以上取决于选址,这方面国内企业已取得先机,使得要扩大规模的外资零售业将不得不选择并购的方式。这其中连锁超市因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大型百货店因拥有所在城市中心城区黄金地段,将涉成为外资并购的首选目标。

    四、民航和港口

    中国经济及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必将带来交通运输业的持续繁荣,也是外资垂涎已久的机会,这其中,民航和港口类公司将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对象。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已于200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外商的投资范围扩大到现有的任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持股比例也大大放宽。在国内民航业大重组的背景下,这部新规定必然会加大民航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推动国内民航业加快行业整合的步伐,该行业外资并购行为也将大大增加。

    目前海南航空和东方航空都已有为数不少的外资股,外资股权比例分别为14. 8%和32.3%,东方航空还发行了H股。上海航空也已与德国汉莎航空、日本全日空展开了全面合作。

    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已取消了港口共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港口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甚至外资并购的高潮。目前世界最大的四家集团香港和黄、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荷兰铁行渣华都已涉足中国。其中和记黄埔已参与经营国内9家集装箱巷口,包括深圳盐田港、上海、北仑、厦门、汕头、江门等港口。

    新加坡港务集团则由北部港口一路发展到福州、广州。马士基集团、东方海外、招商局集团在国内许多港口也都有参股。随着国家政策方面的稳定,外资还将从集装箱渗透到其他类别的港口中去,未来中国港口企业,外资并购的热潮势必如火如荼地展开。

    五、燃气和自来水

    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燃气、热力、供排水管网等城市公用事业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2002年8月,深圳市推出5家拟向外资出售股权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有4家是公用事业公司。2003年1月2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表示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经营。这些都表明公用事业领域已全面向外资开放。其中燃气、自来水行业因为市场容量大、盈利水平高,并且外资已有了一定基础,将会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对象。

    2002年,和记黄埔斥资2.5亿港元收购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百江燃气12.8%股份,借此进入内地燃气市场。香港中华煤气投资6亿元人民币和6000万美元,参股武汉燃气热力集团和无锡市燃气总公司,并且已取得泰州市、南通市、南京市浦口区燃气管网的控股权。另一家香港公司光通信也通过其持有63%股权的中油中泰投资进军内地天然气业务。

    2002年5月22日,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将50%股权和50年经营权以20亿元人民币转让给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意味着长久以来被视为合资禁区的自来水管网和终端服务正式解禁,在此之前外资只能投资于制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目前世界最大几家水务集团,如威望迪、昂迪欧、泰晤士、安格利和百泰国际集团在我国都有合资项目,由外资参与直接经营的自来水厂接近50家。

    政策的放松,必然推动外资以包括并购的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扩大市场份额。以上是对外资并购热门行业的分析。而在同一行业中,哪些公司会成为外资垂青的对象呢?外资并购以强强联合居多,介入点往往是与其处于同一产业或产业链中的企业。

    因此,那些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拥有较完善的本土营销网络或进入许可的公司,拥有重大专利的公司,以及稀缺资源类公司,都将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目标。而在其他条件都相似的背景下,外资通常偏好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透明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