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报》讯(记者易家凡 特约记者蒙胜国)如今的南滨农场职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眷恋着脚下的这块土地,因为,在2002年该场1.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中,1亿元是职工投资土地“种”出来的,非国有经济已占整个工农业总产值的86%。职工年投资种植业的资金达7700多万元,是国有经济投入的5倍。在为国家提供的700多万元税收中,职工私营经济占了300多万元。非国有经济已成为南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发展的拉动力。
2001年分别被农业部、海南省确定为“全国科技热带观光农业示范农场”、“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的南滨农场,有着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足够的水源和便捷的交通,近年来,该场充分地将这些资源优势与科技有效地“嫁接”,采取强力措施,引导和扶持职工投资发展科技含量高、无公害、优质高效的热带高效农业。一是政策推动。为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场对全场土地进行重新规化,对种植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更新3800亩低产橡胶园,通过配套设施,合理整治,将其建成了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然后承包给职工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将原农场投资种植的1427亩芒果拍卖给职工经营。职工在土地开发和承包中的土地费,适当给予优惠。二是科技驱动。采取免交一年产品款的办法,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后将1500亩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的青皮芒、留香芒等老品种,通过运用芒果换冠技术,全部嫁接成效益好的台农芒、白象牙芒等优良品种。积极引进推广微灌节水农业设施,使大面积旱地变为水浇地。充分利用南繁育种基地在本场的便利条件,积极引进试种甜玉米等各种优良品种。通过引进岛外企业或种植大户到南滨进行农业开发,影响和带动职工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的运用、新品种的种植。三是服务促动。农场成立“高效农业部”,为职工发展种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服务。经常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使职工能够正确使用化肥、农药,掌握和运用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业技术知识。设立“绿色通道信息服务中心”,在农垦网设立南滨网站,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鼓励职工以合作或股份制形式组成营销联合体,收购销售职工生产的瓜果菜等农产品。目前,全场共有职工产销联合体20个,50多人直接参与农产品运销。同时,还采取走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岛外市场,目前,该场已在上海、成都、重庆等全国7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点,有150多个外地客商常驻该场收购农产品。
政策、科技、服务“三轮”齐动,催生了南滨职工投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到去年底,该场98%的职工参与了农业的开发种植,建起了3万亩的优质芒果示范园、1万亩香蕉高产优质示范园、2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和8000亩环保型绿色食品无公害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每年职工用于种植业的投资高达7700万元,远远超过1500万元的国有经济投入。去年职工的年劳均收入达1.39万元,其中,9160元来自职工自营经济。全场已有300多户实现了“四个一”目标。职工双方双松通过培育芒果种苗和种植芒果,年纯收入10多万元,下岗职工卞金全、苏秋花合伙经营芒果61亩,年收入达20多万元。种地致富后的职工,又投资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两年来,该场共投资2000万元进行场部小城镇建设,其中,1500万元是职工建房的投资,许多职工住上了面积超过1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式楼房。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将资源优势与科技有效嫁接
- 时间: 2003-03-25 08:39:4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