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大大加快了轮胎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尤其是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呈供不应求态势。原来具有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的13家国有企业,均已加快速度扩大产能,使去年全钢子午胎产量由上年的351万条增至565万条,增长61%,占全国该类产品产量的85%,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尽管市场需求旺盛,其中仍有3家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全钢子午胎产量很低,未发挥现有产能。同时,另有一些国有企业也已策划新建全钢子午胎项目,但由于资金未落实等原因,至今仍无进展。轮胎行业出现的新亮点是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全钢子午胎,他们充分利用其机制优势,看好这块市场,果断决策,在很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建设速度极快,令生产技术软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忙得不可开交。预计今明两年内,将有10多个30万条/年全钢子午胎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山东东营市就有五六个项目。
全钢子午胎建设迅猛发展,引起了方方面面关注,也使不少人联想起当年斜交胎无序扩张引发的恶果。这种现象到底是喜是忧?笔者谈一下个人浅见。
子午胎节能、安全、耐用,是我国轮胎行业更新换代产品。我国已将子午胎列入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目录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目前世界汽车轮胎年产量达11亿条,子午化率接近90%。其中轿车轮胎子午化率基本达到100%;轻载轮胎子午化率在北美为93.5%,欧洲为91.7%,日本和韩国为85.8%;载重轮胎子午化率在北美为92.8%,欧洲为89.3%,日本和韩国为91.6%。我国汽车轮胎年产量约1亿条,子午化率仅约54%,其中轿车轮胎、轻载轮胎、载重轮胎子午化率分别为97%、38%、23%,足见我国载重轮胎子午化率极低。按“十五”规划目标,2005年载重轮胎子午化率达到45%,载重子午胎产量约1300万条,在今后3年内产量将翻番;到2015年子午化率达到80%左右,产量要达到3000万条左右,可见其市场扩展空间和潜力很大。目前的建设热潮将大大推动我国轮胎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载重轮胎子午化进程,对适应我国汽车、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对节省能源、改善环境、增加轮胎出口、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无疑具有积极作用,这与斜交胎的泛滥扩张有着根本区别。
全钢子午胎项目建设投资大、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起点高,不是搭一个“灶”就能生产的。从目前新建项目实际情况看,首先各项目都有成熟的技术支持;装备根据软件要求订购,其中关键设备均为引进设备和成熟的国产设备;在土建、公用工程方面都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正规的工程设计,对环保、消防等也按规范执行。目前大多数项目按30万条/年起点规模配置工艺装备,厂地、公用设施等均留有发展余地,总投资在3亿元左右。总体看来,其项目建设起点都不低,有的项目起点更高些。这些与遍布全国技术装备落后、起点低的斜交胎小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全钢子午胎与轿车子午胎相比,国内轮胎企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掌握了更适用于国内复杂使用条件的生产技术,在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价格优势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关键看产品是否确保质量,具有较高和稳定的合格率以及较低的市场退赔率。
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国家应在资金方面给予企业更大支持,使若干个现有大型轮胎企业能够尽快扩大全钢子午胎生产规模,加快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倡产学研结合,技术上实现更大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缩小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继续保持全钢子午胎国内市场主导者的优势,达到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第二,新建企业仍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不多,人员相对稳定性乃至整体融合问题还亟待解决。因此,要加快企业人才培训,重视投资现代化管理手段,从一开始就使企业管理达到较高水平,这是确保轮胎质量均一稳定至关重要的条件。
第三,目前新建项目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态势,这相对增加了投资,也不利于今后扩大规模。如能联合组建股份制集团公司,实行专业化分工生产,将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有利于生产管理和扩大规模,各级政府为此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
第四,在发展全钢子午胎的同时,轮胎翻新技术和生产要相应跟上,真正发挥子午胎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尤其要重视预硫化翻胎技术发展。此外,轻型载重子午胎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适当考虑上无内胎低断面轻载子午胎项目。
第五,子午胎用原材料的国产化虽然取得较大成果,但在我国加入WTO后,价格优势已越来越小,且产品质量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原材料生产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跟上子午胎发展步伐。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全钢胎热有别于斜交胎无序扩张
- 时间: 2003-03-27 09:10:55 作者: 陈志宏 来源: 《中国橡胶》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