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实践“四个一”,夯实小康农场建设基础
  • 时间: 2003-03-04 08:39:02    作者: 谢孟意(乘坡农场场长)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的每户职工有一份产业、一幢楼房、一辆汽车、一笔存款的“四个一”目标,是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的。对于地处山区、长期以来靠橡胶主业收入的乘坡农场来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着力对内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四个一”目标当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创新发展体制,提高总体水平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针对我场的实际,创新投资分配体制,拓宽投资渠道,是做大做强职工自营经济的保证。我场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过程中,通过走合股经营或合伙经营的路子,解决了资金或劳力不足的问题。如十三队四户职工合资种植橡胶350多亩,有效解决了职工个人资金单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又如六队队长王业雄出资金,二十四队工人陈修出劳力,合伙养牛积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解决了一方有钱而无劳力经营,另一方有多余劳力而无资本投入,而造成财力无增值、人力浪费的问题,使财力、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最佳整合,既增加了职工的就业机会,又有效地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要做大做强职工自营经济,光靠职工自己微薄的投入,很难成规模上效益,很难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产业带,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为解决这些难点,必须创新投资分配体制,除了继续扩大职工间的合股合伙经营外,还要增加农场投资成份。在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进程中,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投资,投资部分由农场和职工按一定的比例投入,管理由职工按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管理,收入则按投资时的约定比例,职工和农场共同分享。

    因地制宜种养,多种经营并举

    近年来,我场沿着因地制宜,能种则种,能养则养,种养结合,多种经营这条思路,发挥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场的发展之路。如一队、三队、十队、十三队等单位利用草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大养牛羊,其中十三队黄儒美养牛87头,2002年出栏22头,收入13200元,积牛栏肥300吨,卖肥收入10500元。十六队、二十一队、五队、六队、机关等单位借助交通便利,靠近市场的优势,大种瓜菜、油料作物,机关工人潘楚英年种菜收入近万元。七队、九队、二队、十八队等单位,利用自然水源大面积挖塘养鱼。十三队、十八队职工自营种植橡胶上千亩。机关、医院干部职工种植荔枝400多亩。九队工人育苗圃,二十一队养猪,茶厂利用闲置厂房养鸽。据统计这些单位职工自营经济劳均收入在4600元以上。这都是结合本单位资源优势,找准适宜项目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今后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中,在继续选好适宜项目,做好因地制宜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将着重引导职工发展立体种养业,大力推广十九队工人陈玩辉利用自己的荔枝基地,发展养猪、养牛、养三鸟、养鱼,种花生、黄豆、木薯、地瓜、香蕉等,从单一经营走向多种经营,把果园办成立体多产业果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其综合利用的互补作用,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发挥典型作用,积极引导发展

    我场在抓职工自营经济过程中,能做到深入基层了解职工自营经济情况,发现好的做法和先进事例,就让有关部门认真加以总结,并印成资料发至全场各单位;还通过实物拍照,搞自营经济图片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对带有方向性的好经验、好项目,则通过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仅去年,我们就先后在七队、胶厂等单位召开了自营经济方面的现场会,还组织干部和骨干走出去,到兄弟农场参观学习种养业发展的好经验和好作法。通过这些活动,对全场干部职工开阔眼界、开启思路、激发热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许多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带领职工发展种养业,涌现出一批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先进典型。如十三队党支部书记买三轮车、摩托车各一辆、粉碎机一台,搞运输加工,开荒种植橡胶、胡椒、荔枝、槟榔、椰子,养牛积肥,养鱼养三鸟等,年创产值9.2万元。二十一队工人刘世浩大种黄豆、花生、木薯、地瓜、山兰、瓜菜等,年养猪出栏100多头,年自营经济收入2万多元。退休职工邱二养牛、养猪、养羊、养三鸟,买中巴车搞营运,年收入数万元。机关下岗工人王弟杰用多年的积蓄和他人合伙购买一部旅游车在海口搞旅游运输,年收入超十万元。

    实践证明,职工拥有一份产业是实现“四个一”目标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将继续认真总结典型,挖掘、培养典型,通过对拥有一份产业先富起来的典型的宣传,让广大职工从自己身边的典型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进而加深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解和支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做大做强种养业。

    加强服务指导,大力扶持帮困

    荔枝、胡椒是我场近年来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兴起的新产业。由于职工的生产管理技术滞后,常常出现一些由于管理技术不当而造成的损失。为此,我们加强自营办工作的领导,加大对职工生产服务和指导的力度。通过进一步强化农药、化肥、种苗等农用物资的管理,防假打劣,避免坑农害农。并加强信息、技术等方面资讯的交流和传递,让职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对一些困难职工,比如有劳力缺资金的职工,则由农场担保,由职工个人向金融部门申请小额生产贷款;或由农场直接提供种苗,待有收成后还款付息;或由农场投资职工出劳力股份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等,使资金短缺的困难职工也具备发展自营经济的条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为早日实现“四个一”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农场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