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我党自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的实践经验时,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来加以总结。学习十六大关于“发展”的论述,结合广坝农场这些年所走过的道路,我认为,确实是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要有新思路”。我认为,“思路”就是战略的思考、战略的部署。我们广坝农场在发展中紧紧扣住场情、扣住形势,不断制订和调整适应场情、适应形势的发展思路,因此,企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在损失中发展,大步跨进产胶大户行列。1989年,因为大广坝水电站的建设,广坝农场 有4个生产队在水库的淹没区域内。为了支持省的重点工程建设,我们搬迁4个生产队共损失正处于旺产期的橡胶6000亩。当时我们认为,橡胶仍然是一种效益较好的产业,损失了得赶快补种,总量只能增多,不能减少。因此,我们在搬迁新点的时候,继续向边远的地带发展,使橡胶总面积达到了5.2万亩,开割树5.1万亩。九十年代中期,年产量就达到了2500吨,但此后几年一直在这个数字徘徊。九十年代末期,我们面对着胶价大幅度下跌、劳力相对不足的窘境,适时调整了橡胶发展的思路,适度放慢种植的步子,在精管提高单产方面下大功夫。精管的特点是加大了肥料的投入,并且要实现有效的投入。1999年起,90多万株开割树平均每株施化肥1.5公斤,每次施肥趁着雨天,组织全场200多名干部打歼灭战,一举施完,保证了肥料的不走失和不漏株。2002年在农场的经济逐步好转的时候,对橡胶的投入又进一步加大,当年施化肥1800多吨,开割树每株的施肥量达到了2公斤。化肥增加幅度之大,在广坝的建场史上是少见的。为了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近年来农场又通过发展剑麻生产,给每株开割树的有机肥投资是施麻渣要达到20公斤。生产检查有机肥不达标的,不予验收,不兑现投资。化学肥量足,有机肥质优,尽管这些年开春都遇干旱,但由于橡胶树前期生长得好,增强了耐旱能力。由于橡胶树有充足的养份,自1999年以来,在开割株数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干胶产量连年持续增长。2000年突破3000吨,2001年为3500多吨,2002年达到4001吨,成为垦区西南部当年干胶总产量最高、增产最多的农场,跻进了4000吨场产胶大户的行列。 橡胶主业的发展,保证了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自1999年起,我们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我们不但全面完成总局下达的三项经济指标,而且还实现了盈利的新突破,企业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局面。
二、在调整中发展,非胶农业规模和效益凸现。广坝农场地处海南岛西南部,干旱是这一地 区的气候特点,因此发展非胶农业我们起步较早。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的变化,我 们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由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一胶二麻三芒果四其他”,改为“一胶二蕉三芒果四剑麻五其他”。这种产业新格局是根据广坝土地的比较效益而进行的资源配置,它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经营思想。
广坝地区台风少、气候热,种香蕉自然风险小,成熟上市早,发展香蕉产业起步也较早,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市场发育也较成熟。这对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广坝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因此,自1999年以后,广坝的香蕉种植快速普及,至2002年底止,我们的香蕉已经发展到1万多亩。特别是经省农垦总局规划建设的1200多亩示范基地,按现代农业基地的要求,水、电、路、房综合配套,科技含量较高,使承包的职工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获得回报。目前广坝的香蕉面积和产量都跃居垦区前茅。
广坝农场发展芒果种植同样起步较早,但发展不是很快。为了促进芒果的发展,1998年以来,我们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几个人组成开发联合体,大家平均出资金,然后雇请一两个退休工人让他们不用出资,以劳务投入管理果园,收获后产生的效益大家一起分享。这种联合体既解决了开发资金的不足,又解决了单家独户开发出现的基础设施各行其是的弊端。领导干部以资金投入,不直接参与生产管理而分享果实,符合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广坝农场的机关干部基本都有芒果基地,在机关干部的带动下,一个开发性种芒果的热潮兴起了。目前芒果的总面积已达1.5万亩,并成为垦区重要的芒果生产基地。
剑麻也是广坝农场一项重要的产业,其地位曾经排行老二。自从香蕉、芒果等比较效益较好的产业出现之后,剑麻的地位就退到第四了。然而剑麻纤维在市场上的价格十分稳定,而且又是别的地方很难种的不可替代的作物,投资基本没有风险。麻片加工后产生的麻渣,是质量极优的有机肥。因此,我们并没有将剑麻淘汰出局,并贷款扶持和引导职工将剑麻生产向没有水源的高坡和沙化的土地发展。贷款从作物投产后的麻纤维产品款中逐步归还,几乎所有职工都可以种植;麻渣无尝交给农场作橡胶的有机肥料,农场不收土地费。现在广坝的剑麻种植面积已达到3500多亩,预计年产麻渣可达1万吨以上,麻纤维700吨以上。
1万多亩香蕉,1.5万亩芒果,3500多亩剑麻,还有一定面积的其他作物,广坝农场的非胶农业面积已接近3万亩。按2583名在职职工算,平均每个职工自营经济拥有的面积超过10亩。在不占用橡胶更新地的前提下,实现了总局下达的职工自营经济拥有土地的任务。果大蕉壮麻丝长,广坝农场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三、在提高中发展,小城镇建设架势全面拉开。广坝农场地处边远闭塞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第三产业几乎是零,场部建设的起点也很低,农场的办公条件、场领导机关干部的居住条件都相当差。职工要求改变场部面貌的呼声很高。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的要求,我们对场部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并投入巨资,加快建设速度。
根据规划,我们在场部中心地带建设一条1公里长、20米宽、绿化带和下水道都按照大城市要求的大街;拟建造场部办公大楼和大会堂;新建一座两层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职工农贸市场;建设80套沿街商住两用的楼房;修建和改造4个花园广场与小区环境;改造20幢职工住房;场部大小马路全部实现硬板化。这一系列工程有些已经基本竣工,有些正在建设,有些还在规划设计中。所需的1200多万元的巨额投资,属社会性的建设由农场自筹,属商业性的建设由职工集资。我们已经向职工作出了承诺,用两年时间将全部工程完成。我们在规划建设中注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届时广坝农场场部面貌将会有很大改观,人气、市气和商气都会旺起来,农产品的集散地将会形成,也将会为大广坝的生态旅游提供综合服务,职工的生活质量将会迅速提高,企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紧扣发展主题,将思路变为现实
- 时间: 2003-03-07 08:43:20 作者: 谢瑞城(广坝农场场长)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