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天胶:疯狂之后归理性
  • 时间: 2003-04-14 08:44:10    作者: 胡慧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
  • 近期国内期货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上海天胶,306合约创下近七年来的新高16195元/吨之后飞流直下至10日收市止,共下跌了3435元/吨,跌幅达21.2%,其它各个合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此轮行情的暴涨暴跌值得引起投资者的反思。

    规则变更 无奈之举

    沪胶期价在东南亚、海南胶产区停割,国内汽车销售量增长,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以及美伊战争造成全球胶市供不应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02年的6、7千元一路上涨到16000元。

    但是,沪胶走势在本月4日开始逆转,在4、5、6月合约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之后,根据交易所有关规定,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单边市的品种或合约在第四个交易日休市一天,并且需按持仓时间、获利和亏损等情况将多空双方协议平仓。协议平仓对于前期大赚的多头来说仍有赢利,同时不用再承担仓单实盘的亏损之苦,但空头并不就此善罢甘休,协议平仓未能实施。9日,上海期交所出台了《59号通知》,其中包括涨跌幅度为10%,提高保证金等;10日,恢复交易后,4、5、6月合约以接近跌停收市,分别报12265元/吨、12430元/吨、12760元/吨,而其它远月合约均有所收高。从上期所的通知来看,主要目的是要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将涨跌停板由先前的6%提高到10%,是为了方便交易者及时平仓出手中持有的亏损头寸。

    无形之手 更替寒暑

    此轮行情的大幅下挫,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基本面来看,一是库存的大量增加。由于期价高企,许多现货商进场套期保值,4月4日,上海仓单达到6万多吨,有现货商抱怨其胶源无法入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二是天胶自3月底进入开割期,而1-2月我国从越南等国进口的天胶大幅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大有改观;三是伊拉克战局逐渐明朗,石油、黄金等商品率先回落,而日本东京胶自2月底开始大幅下跌,同时泰国和印尼的报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对国内胶价有一定冲击;四是胶价的暴涨脱离现实基础,用胶企业苦不堪言,要求政府出台措施抑制过高的价格,市场由于担心政策面的干预,对胶价再涨已信心不足。

    从技术面来看,沪胶已走完五浪上升行情,势必要进行调整,而周K线和月K线的各项指标已严重超买,技术上要求回调。细心的投资者可以看出,307合约在顶部走出一个大的头肩顶形态,头肩顶一旦确立,必然造成胶价大幅下挫,此轮行情的演绎证明了这一点。

    回归理性 听命供求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02年橡胶消费量高达280万吨,已经列居世界首位,其中天然橡胶占40%,而国内天胶产量为55万吨,所以大部分用胶需靠进口来填补。2003年我国天然橡胶配额为85万吨,预计供需缺口仍然很大,因此胶价经过理性回归之后仍将会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