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打好“城郊牌”,促进职工奔“小康”
  • 时间: 2003-04-15 09:26:38    作者: 本报通讯员符庆林 记者易家凡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 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大会并 要求‘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还要求‘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学习十六大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进一步加深了 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 些’提出的要求,也是符合实际的。”这是红林农场党委书记徐强富,在畅谈学习十六大精 神的体会时,所说的一番话。

    徐强富说,建设“小康”是一个目标,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很大,任何一个经济目标,都不可能同时在全国实现。因此,有条件的地方也是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就红林农场来说,是垦区为数不多的城郊农场,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经济基础也比较扎实,职工的思想观念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设“小康”方面,是属于有条件发展得更快一些的地方。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认真打好“城郊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小康”目标。

    在谈到如何实现“小康”目标时,徐强富说,一是依托县城优势,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的发 展。红林农场机关和直属单位及部分生产队地处昌江县城石碌镇,目前,在镇上从事运输、 建筑、加工、修理、餐钦、批发零售等二、三产业的职工有1000多人,约占职工总数的32% ,年总产值达4000多万元,这些非国有经济已占农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而农场目前尚有可开发的县城土地2000多亩,因此,必须抓住土地资源优势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开发方面,抓住县城“人民北路”建成通车和县政府规划东面环城公路的良好机遇,做好“红林城”的规划,利用中央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国家商住房贷款的优惠政策搞好开发,也可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或是吸纳附近红田、邦溪、金波等兄弟农场,共同开发,在3至5年内,让80%以的职工拥有一套上档次的住房,进一步扩大职工的就业门路,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海南西部的“农垦新城”。在内部管理方面,对尚未与农场脱钩的二级企业,年内全部退出“国资”,实行“私营”,包括学校、医院都要逐步转向“民办”和社会化经营。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建立起社区服务网络,对现有五大职工居住区和规划建设中的商住区实行物业服务管理。同时,还要成立“红林商协会”、“红林产品销售协会”等群众团体,对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实行有效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在1?6万亩橡胶中小苗实行了“两费自理”、“四到户”的基础上,今年,将部分新开割的橡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公司 基地 胶户”的经营模式,明确责、权、利,让胶工拥有一份产业,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三是实施吕牌战略。新胶厂一期胶乳加工项目即将投产,这是海南农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为海南天然胶集中16个点加工和打造海南农垦子午胶国际品牌先行试点闯出的一条新路子。因此,我们除了按总局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项目以外,在管理上,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入总局橡胶加工集团化管理,全面实行股份制管理和经营,为企业深化改革探索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