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发动机 外商投资激情再起
  • 时间: 2003-04-16 08:12:0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央电视台    点击:
  • 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

    主持人:最近,世界银行推出的《2003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中显示,在日本经济相对萧条和美国需求不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这有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复苏。中国的表现与其它国家的刺激政策一起,使得该地区2002年增长率从2001年的5.5%提高到6.7%。今后两年东亚地区的平均增长率预期将超过6%,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动机。

    副播:这个报告还指出,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吸引外资5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2002年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7%。报告预计2003至2005年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将平均每年增加10%。

    主持人:既然是发动机,自然就引人关注。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的跨国大企业、大人物纷纷登陆中国,与中国政界、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进行频频接触。其中,有两个人的到来非常引人注目,巧合的是他们俩都是76岁的老人。一位是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另一位是韩国前总理朴泰俊。

    当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手挽着手,一起步入中法经济研讨会的会场时,全场起立,向这位法国资深的政治家和刚刚当选的中国女副总理致敬。德斯坦此次带来了一个有雪铁龙汽车、米其林轮胎、安盛保险等一大批响当当的法国企业组成的高卢军团。一向浪漫的法兰西人此行的目的非常务实,由前总统带队,抢滩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市场。德斯坦说,法国有过5次举办奥运会的经验,法国许多跨国企业有雄厚的实力和希望参与北京奥运建设的强烈意愿,奥运会虽然是个体育竞争的舞台,但奥运会建设却是各国企业友好合作、取得双赢的好机会。

    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因为,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楫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虽说法国企业用前瞻的视野盯准了5年后的奥运, 而中国政府却已经把眼光放得更远。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今天不仅北京在准备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出色的奥运会,上海也积极地准备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一次成功的世博会,而世博会被很多人士成为经济的奥运会。

    吴仪代表国务院说,根据今年头几个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这无异于给了现场的法国人,以及不在现场的外国投资者的吃了一颗定心丸。

    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我认为法中经济合作水平还太低,虽然2002年达到了顶峰,但我认为还可以更好。我们这次是为奥运会而来,我认为在整个经济合作领域里可以拿到更多的金牌。

    主持人:德斯坦是有威望的政治家和出色的经济学家,尤其是刚才我们看到他用汉语说出的那一段“孔子曰”,更让我们对他充满了兴趣。

    副播:现年76岁的德斯坦先生是法国政坛元老,1962年,他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出任法国财政与经济事务部长;1974年到1981年担任法国总统,在此期间,他和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联合制定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计划,并任欧洲货币统一委员会共同主席和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我们今天见到的欧元,就有德斯坦老先生的功劳。

    主持人:德斯坦认为法国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太低,其实法国对中国的投资贸易额在欧盟国家中排第三位,但他还是不满意。很多外国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在华投资还是偏低,所以除了这位法国前总统,别的人也没有闲着。差不多就在德斯坦和他的企业团队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一位同样是76岁的韩国老人也住进了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总统套房。本栏目财经观察员李明星博士就在黄浦江畔与这位老人用流利的韩语进行了对话。

    朴泰俊,韩国前总理,韩国浦项钢铁集团名誉会长。1964年,37岁官至陆军少将的朴泰俊投身企业界,用25年的时间创建了浦项这个钢铁帝国,并一路把他带进世界500强。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浦项生产的优质低价钢材,才有了韩国汽车业和造船业奇迹般的崛起。

    财经观察员李明星: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您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韩国前总理朴泰俊:中国当时提出,到上个世纪末人均达到GDP800美元,但实际上超过了900美元,现在是人均950美元。我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在今后20年里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条件和环境。

    财经观察员李明星:最近很多跨国企业纷纷追加在华投资,您怎样看待跨国企业对华投资政策的这种变化?

    韩国前总理朴泰俊:中国20多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我正在浦项办企业,当时也是半信半疑。但如今,浦项在青岛和张家港都投资建有企业,这很正常,现在中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给了跨国企业巨大的机会。

    朴泰俊一番话,道出了心中肺腑。事实上,这位老人早已用他睿智的眼光,看准了在中国的新机会。

    韩国前总理朴泰俊:西部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只靠中国自己的资本力量和技术条件可能相对有限。比如从新疆到上海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需要钢材能克服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而浦项有这方面的优势。

    看着窗外浦江两岸的繁华,这位“钢铁之王”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临行时我们发现,在刚刚住进总统套房的朴泰俊先生的书桌上已经摆放着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国的经济》。

    主持人:朴泰俊早年就学于早稻田大学,2000年1 月由金大中总统提名,担任韩国总理。另外,他从1968年起至1993年,一直担任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浦项制铁公司的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最近,很多外国的前政要纷纷来华,除了德斯坦和朴泰俊,据了解4月下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也将率领一个大型的日本企业家代表团来华。他们纷纷利用自己在政治界的影响和企业界的威望,为本国企业进一步在华投资牵线搭桥。

    副播: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相当快的增长,1、2月份,我国就新批设外商投资企业539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2.19%。合同外资金额14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1%。

    主持人:今年头两个月吸引外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就比去年头两个月增加了一半还多。法国企业看上了奥运会,韩国企业瞅准了西部开发。那么,对于这么多的想到中国来上演“淘金记”的跨国企业来说,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他们呢?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相当快的增长势头,除了法国和韩国的企业之外,其它国家的企业也都加快了步伐。

    还是在德斯坦和朴泰俊来华访问的同时,4月,美国人迪安?斯卡博勒在春光明媚的江苏昆山宣布,他生产反光材料的艾利?丹尼森公司将再在中国投资兴建一座3500万美元以上的新工厂。到2005年,公司在华投资将超过1.5亿美元。

    艾利丹尼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安?斯卡博勒:中国是全球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因为中国高速公路和机动车的增长非常快,道路指示、路面标识、车牌照等都需要大量的反光材料,所以5年来,我们在华业务的增长速度每年都超过30%。

    同斯卡博勒一样,每一个来华投资的外商看中的都是中国的巨大发展和无限商机。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石巴胡:空中客车和波音在中国各占一半的市场份额,去年中国民航业的变动特别大,我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另外,中国已经是我们30年来最大生产直升机的合作伙伴。

    米其林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祖杰:去年中国汽车业增长非常快,很多中国人买了车,我相信今年还会增长,所以我们在沈阳投了3亿5千万元,在上海还建立了研发中心。

    其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法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表态,更成为各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的主心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我们将遵守加入WTO的承诺,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更高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这些都将给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界提供巨大的商机和合作空间。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喻晓松: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也由于在本国、在其它地区寻求发展的空间被压缩,环境不那么好。中国有比较好的环境,加上今年新政府发布了施政的基本纲领,对国外经济界是很有吸引力的。

    看来,各国企业在中国投下的不仅是大笔的金钱,更是投下了对投资回报的渴望、对投资环境的认可和对新一届政府的信心。

    主持人:尽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经济运行的各项统计指标尚未完全披露,但经济向好的种种市场讯号已是纷至沓来。

    副播:在此我们就说两个数字: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数为131.2,比上年同期提高11.6点,创下近年新高;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信心超过一百四十,均比上季数字明显提升。

    主持人:中国经济的这些积极变化,源于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效应的显现,源于面向市场的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也源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推动效应。这些,都让国外企业对投资中国充满激情充满信心。那么,今年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将呈现怎样的态势,他们希望中国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有哪些方面进一步改善的需求呢?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拓展投资将呈“兵分三路”的态势:投资方式上将从新建投资转到并购投资,从合资转向独资,从单个项目投资变为产业链投资;投资重点地域将从珠江三角洲转向长江三角洲;投资领域的重点则会放在生产服务业。

    米其林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祖杰:过去一直都是直接投资建厂,如果我们能够购买中国的工厂进行升级再生产的话,效率更高,对双方都更有好处。

    以前跨国公司大多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以利用中方在合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在公共关系、国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分散投资风险。不过,随着中国外资政策的松动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验的积累,跨国公司选择独资或合资控股形式的势头迅速发展。近 5年来,中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项目数一直多于合资企业数量,2002年外商投资新设立的项目中独资企业上升到65%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希望进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领域。

    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去年我在上海与一些经济学家讨论,我们都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到这一步,资本、金融问题已经至关重要。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我们已经与法国的银行、保险公司一起,探讨加强与中国在金融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在今天节目开头我们提到的世界银行的《2003世界发展金融报告》中也说,在东亚地区,新一轮的市场自由化、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乐观情绪都推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上升。该报告同时还预测,2003年中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将超越2002年,再创纪录达574亿美元。那么对于中国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本栏目财经观察员又是怎么看的呢?

    财经观察员何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之后,吸引外资的政策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外资企业在各领域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另外入世使得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更加可信,给了外商投资企业更大的信心。从短期的因素来看,一个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全球经济据普遍估计增长速度应该比去年慢一些,然而中国增长速度仍然非常之快,就显得中国吸引力很大。另外,最近出台了一些政策,放宽了对外资并购、外资对公用事业等很多行业比如公共事业地放开,跨国公司纷纷希望能够提前进来,抢占这些战略制高点。

    主持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9号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经济情况,并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达到7.5%。本月17日,国家统计局也将向全社会公布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数字,我们相信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一定能够给世界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