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反季节果品红灯频亮
  • 时间: 2003-04-16 09:42:0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智农通    点击:
  • 农产品反季节栽培曾一度是一些地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首选,然而自去年以来,这种一味赶早的果蔬产品却频频遭遇市场红灯,造成货多压市,产品滞销,让众多赶早农户叫苦不迭。

    大家都赶早 效益难说好

    前些年,种植大棚蔬菜、瓜果的人少时,产品价格自然不菲,每亩获利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许多人今天看到种什么赚钱了,明天就去种,结果一哄而上,致使反季节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早熟优势渐失,收入也自然锐减。去年山东、河北的瓜农根据上一年行情大面积种植大棚西瓜,结果大量赶早的西瓜都集中在四五月上市,批发价最低时每公斤只有0.7元,远远低于种植成本。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变化极快,往往会因为区域性一哄而上的规模种植而出现烂市,大棚早熟栽培自然也不例外。专家建议,农民朋友在选择品种和上市时间时,不要轻信一方提供的信息,要搜集该农产品上一年的市场销售行情,据此判断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市场的空当,避免卖难。

    不在早不早 要看好不好

    从目前来看,赶早种植的瓜果类农产品如大棚草莓、樱桃、葡萄等普遍存在着甜度低、风味差等致命缺点,前几年由于种的少,购买者大多作为礼品送人,口感好坏不太讲究。但随着种植面积的迅猛扩大,大棚种植的早熟瓜果大量涌入市场,因口味较差让消费者很难接受。比如近几年推广的大棚凯特杏、金太阳杏,人们普遍反映这些早熟洋品种太酸,不如本地杏好吃,因此也就没有打开市场。我们在选择种植品种和方式时,不应该一味以产品上市早晚为主要指标,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农产品质量如何。如果是甜度低、口感差,甚至含有催熟激素的产品,即使上市再早,市场也会对其亮红灯的。

    专家意见好 市场更重要

    随着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我国相继引进了一些适合大棚早熟栽培的洋品种,这对丰富我国农产品品种资源、提高种植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很多早熟洋品种在我国市场表现出“水土不服”,滞销令很多种植者苦不堪言,其中很多人当初就是听信个别专家意见而吃下“定心丸”搞规模栽培的。这类教训提醒我们,现在的一些专家,在生产技术领域也许是专家,但在市场领域就不一定是行家。因此,对早熟农产品的认可标准,应该是看其能否通过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