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轿车结构,普遍以中、小型轿车为主。按其生产结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以生产微型、小型轿车为主转为生产中型、大型轿车为主。德国属于这种情况。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普及轿车时期,即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以生产微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合计占汽车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微型轿车产量占比重,在50年代达30%以上。1963年微型和小型轿车产量合计占轿车总产量的81.5%,其中微型轿车占18.8%。著名的被称为“甲壳虫”的小型轿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
第二阶段:1963年以后,微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到80年代中期下降到不足1%。而中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显著提高,从15.4%提高到50%以上,从而转变为生产中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合计占总产量的80%以上。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微型轿车产量进一步降至为零,小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也逐步下降,大型以上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乃至超过小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如1986年小型轿车产量占比重为19.9%,而大型以上轿车产量占比重为22.4%,超过小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
从以上可知,在德国轿车生产结构的变化中,微型轿车从盛到衰维持了10多年时间。德国大型及超大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较高,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第二种情况,从生产微型、小型轿车为主转变为生产小型、中型轿车为主。法国、英国属于这种情况。
法国从开始到基本普及轿车,也即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约30年的时间内,所生产的轿车以微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合计占轿车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1963年微型轿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轿车总产量的71%,直到1970年微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仍达37.5%。
从70年代末起,所生产的轿车转为以小型和中型轿车为主,合计产量约占轿车总产量的80%。这时,微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显著下降,从1980年的15.9%逐步下降到10%以下;小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从1983年的60%逐步下降到40%,而中型以上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显著提高,从1980年的26.7%逐步提高到50%以上,其中大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也逐步提高到10%左右。
英国与法国一样,从开始到基本普及轿车,也即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在约30年的时间内,所生产的轿车以微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合计占轿车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微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最高达40%。从70年代末起,所生产的轿车转为以小型轿车和中型轿车为主,合计占约80%。
1981年到1985年,微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达18%―24%,超过中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又返回到以生产微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后来微型轿车产量占比重逐步降至10%以下。英国小型轿车产量所占比重一直很高,为60%左右,1984年曾达70.2%。中型以上轿车产量所占比重有起有伏,总的来看是逐步提高的,到1989年提高到34.6%,其中大型轿车产量约占10%。
第三种情况,一直保持以微型、小型轿车为主,意大利属于这种情况。
意大利于20世纪50年代普及轿车初期,所生产的轿车以微型和小型轿车为主,合计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达80%,其中微型轿车占40%-50%。几十年来这一格局没有显著变化。微型轿车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30%-40%。中型轿车也得到一定发展,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保持20%左右。而大型轿车产量一直较少,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2%-4%之间。
美国是全世界惟一以生产大排量轿车为主的国家。直到1975年所生产的轿车,排量大于3.OL的占90%以上。美国以发展大排量轿车为主,这与美国经济发达有重要关系,也与美国公路条件好有重要关系,更与美国推行低税收政策有重要关系。美国拥有大排量轿车的使用费,并不比西欧各国、日本等拥有中、小型轿车的使用费高。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受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同时,为了满足家庭拥有第2、第3辆轿车的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小排量轿车逐步得到发展。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汽车公司在美国建设的汽车厂,于80年代中期先后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200万辆以上,基本为中、小型轿车。
近年美国中、小型轿车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已达到40%以上,再加上从日本、韩国等进口的中、小型轿车,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中、小型轿车占轿车总销量的比重已达60%左右,正在改变美国以发展大排量轿车为主的格局。
日本轿车生产构成发展变化,从60年代起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60―1970年,处于普及轿车初期。轿车生产结构以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为主,1965年其产量合计占轿车总产量的81.9%,其中微型轿车占13.5%;1970年其产量合计占68.4%,其中微型轿车占23.6%。
第二时期。1971―1989年,轿车进一步普及。轿车生产结构中,微型轿车所占比重迅速下降,1975年下降到3.5%,1980年下降到2.8%,1987年再下降到1.6%,从而转变为生产小型和中型轿车为主。在这时期,小型和中型轿车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80%-90%。
第三时期。1990年以来,普及轿车向更高水平发展。轿车生产结构发生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微型轿车再次兴起,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逐步提高到10%以上;二是大型轿车产量不断增加,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逐步上升到30%以上,而中、小型轿车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比重逐步降至60%以下。如1996年轿车总产量中,微型轿车占12.3%,中、小型轿车占54.5%,大型以上轿车占33.2%。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所生产的大型轿车50%以上供出口,而微型轿车基本在国内销售。按国内销售量计,微型轿车和大型轿车各占约20%,中小型轿车占60%。如果微型轿车按国际上通常排量1000mL以下计,日本微型轿车产量和国内销售量所占比重还要有所提高。
日本微型轿车为什么能再次兴起呢?据分析主要有下列原因:1、微型轿车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2、适应家庭购买第二、三辆轿车的需要;3、女性对这种小巧的轿车情有独钟;4、为节省能源,对购买和使用微型轿车,政府推行优惠的政策,如购车不需要车库证明,税收较少等。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欧美日轿车发展:以微、小型为主力
- 时间: 2003-04-17 08:22:53 作者: 张仁琪 高汉初 来源: 《世界汽车工业》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