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3年上半年商品市场供求变化主要特点
  • 时间: 2003-04-02 08:20:25    作者: 史畅    来源: 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点击:
  • 2003年上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87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14.5%,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5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85.5%,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5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其中,466种工业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8种,占排队工业品的10.3%,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0.6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18种,占排队工业品的89.7%,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0.6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102种农副土特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39种,占排队农副土特产品的38.2%,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5.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63种,占排队农副土特产品的61.8%,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5.8个百分点;32种农

    业生产资料,全部为供过于求。

    分析认为,2002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出口增长超出预期,国内消费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有所加大,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入WTO第一年,对我国农业、汽车等弱势产业及对市场价格的冲击并没有预期的严重,物价降幅趋于缩小。国内市场环境继续得到整治,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以汽车、住房、高端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热点继续扩大和升温。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得到深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的冲击逐步减弱。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品市场的供求矛盾不断改善。

    虽然本次600种商品供求排队中,供求平衡的商品占14.5%,仅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个个百分点,但改变了过去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预示着我国商品市场商品质量和供求结构有所改善,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尽管600种商品中大部分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表现为供过于求,但供过于求的程度开始明显下降。本次调查总体上表现为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的商品,在30%以上的被调查地区市场上表现为供求平衡,分别比2002年初提高20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其中有30%的商品,在近40%的被调查地区市场上表现为供求平衡,这一比例也分别比2002年初提高近12个百分点和近7个百分点。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表现为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从2003年上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结果看,市场主要特点是:

    1.粮食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优质品种的供应增加。200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亿吨,比2001年增产448万吨,2003年粮食的供求仍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2002年,我国优质早稻的面积占早稻总面积的66%,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且降低了低档粮食的供应量,供大于求的状况进一步缓解。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粮食消费主要向小麦、大米集中,高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将使优质小麦、大米的供应趋紧。2003年农产品的进口平均关税由18.8%降至15.8%,粮食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取消,但从2002的情况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粮食的进口不会大幅增加,主要是专用优质品种的进口,因此对国内粮食的冲击不会明显加重。

    2.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继续增加,优质品种保持供求基本平衡。食用植物油的供过于求并不完全因为居民需求饱和,而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植物油需求在较长时期内仍是稳定增长的。在消费上,居民对健康、卫生的要求提高,对高档产品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长江流域的油菜、黄淮海地区的花生、东北地区的大豆等油料产区,优质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油菜面积六成以上是“双低”油菜,基本上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2003年关税的进一步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可能会比2002年有所增加,但从居民的消费习惯及出于安全的考虑,进口不会大幅增加,只要能控制好走私,2003年的国内食用物油市场供求矛盾不会加剧。

    3.糖酒副食类商品供求结构继续改善。2002年我国糖料种植面积比2001年增加16万公顷,增长11%,进口有所增加,食糖的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白酒、啤酒类商品除少数名牌产品外,大部分品种以区域性消费为主,生产与市场需求结合的比较好,优质产品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低档产品仍供过于求。由于受消费习惯的影响,虽然会有一些品牌商品进口会增加,但主要是作为调剂品种,满足个性消费的需要,总体上对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大,但葡萄酒的进口对国产品的冲击程度将大于白酒、啤酒;烟类商品是垄断产业,计划性生产特征强。目前,卷烟工业企业已由1998年以前的185家减少到123家(不含非独立法人的生产点12个),整合压缩卷烟牌号100余个,品牌集中度有所提高。2002年烟草行业累计生产卷烟17224.6亿支(3444.9万箱),比2001年增长1.3%,累计批发

    销售卷烟17492.6亿支(3498.5万箱),比2001年增长2.9%,年末工商库存为1354.7亿支(270?9万箱),从中可以看出,烟类商品的供求保持了基本平衡,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调整生产结构,烟类商品仍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副食类商品中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由于规模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基本保持供求平衡的态势。鲜奶由于需求的增长,供求也不断趋于改善;其他副食类商品,除部份名牌优质产品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外,大部份商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假冒伪劣商品的冲击仍是造成供大于求的重要因素。

    4.农副产品供求矛盾继续缓解。2003年国家对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品种将更趋于市场的需要。茶叶、干菜及调味品的出口会有所增加,进口保持相对稳定,供求进一步趋于基本平衡;干鲜果品及其制品中,优质产品需求增加,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低档产品仍供过于求。

    5.穿着类商品仍供过于求,但程度有所缓解。加入“WTO”后,服装、纺织品的出口渠道进一步畅通,使出口量稳定增长。由于消费者对于穿着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时尚化,追求质量、舒适、健康,商家进货方式、进货渠道的改变及实行多样化的价格促销措施,中高档、时尚品种的供求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低档产品仍供过于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深度发挥,穿着类商品供求关系也不断趋于好转,但由于服装行业对资金、设备、技术的要求较低,穿着类商品供过于求改善的速度将慢于其他日用消费品行业。

    6.文化用品供求状况好转的态势继续保持。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促进了对文化用品的需求,国内企业形象的提升,外资企业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对文化用品需求的增长,传媒业的发展,报刊业投资热的兴起,对纸张等文化用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使得文化用品的供求关系不断改善。

    7.家电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缓和。随着高端家电产品市场的逐步成熟,以及家电产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家电产品的供过于求的状况也逐步好转,今年农村市场对家电产品需求将继续有所加快,出口将持续增长,虽然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洋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8、棉花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

    9、燃料、钢材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

    10、轿车(小汽车)供求基本平衡。由于家用轿车价格不断下降、消费政策进一步调整,汽车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对轿车的消费继续升温,轿车的供求将基本平衡。

    11.其他各类商品总体上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但供过于求的程度都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