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五化”拓宽农垦发展之路
  • 时间: 2003-04-02 09:03:37    作者: 郭奕秋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目前,海南农垦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体制上的障碍没有消除,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负担沉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化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产业集团化、农业工业化、农场城镇化、社会属地化。

    产权多元化

    目前垦区天然橡胶的经营体制仍然以生产队承包制和职工岗位承包责任制为主,国有农场长期单一由国家投资开发农业生产的投资体制,不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橡胶经营体制改革。在改革的模式上,应因场制宜,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一是股份社会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多元投资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有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流动,吸收社会法人单位和私人资本参股,鼓励企业通过社会多元参股、企业交叉持股、职工投资入股、引进外部资金、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等方式进行产权置换,实现产权多元化。二是股份合作制。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调整所有制结构。三是民营化。可以考虑在土地长期承包的基础上,将国有橡胶树的产权直接转让给职工家庭农场经营。也可以通过对外公开招标,实行产权转让。彻底打破橡胶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格局,把橡胶园的经营主体由国有农场转为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民营企业。

    产业集团化

    把农垦企业做大做强,关键在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供应、科研一体化运作,拓展农业产业链并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可以采用“一业一龙头、龙头带基地、龙头连接市场”的做法,培育龙头企业。一是组建海南农垦橡胶专业集团公司,提高橡胶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组建木材集团,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三是组建海南农垦热作专业公司,使其形成集加工、运输、保鲜、仓储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拉动垦区热作产业发展。四是组建海南农垦旅游公司,对全垦区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带动垦区旅游业发展。五是组建海南农垦茶叶专业公司,以“白沙绿茶”加工企业为龙头,将分散的茶叶加工企业进行重组,培育茶叶品牌。

    农业工业化

    农业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海南农垦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措施是: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农业工业化提供优质的原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布局的合理化,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加快橡胶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促进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形成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在橡胶初加工上要积极开发新品种,扩大乳胶生产量,努力在子午胎胶、低蛋白乳胶和军用航空专用胶的开发生产上取得突破。在非胶农业上,要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三是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创新能力。要改革科技体制,将垦区现有的科研机构进行优化组合,建立重点作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行科技有偿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场城镇化

    农场场部要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信畅通、文化发达的现代文明小城镇。一是形成中心农场。要鼓励社会各方及外商到场部小城镇投资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外资、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职工到小城镇建房,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农场二、三产业的发展。要根据农场的区域布局、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对同一区域内相邻近的小型农场进行整合,形成若干规模大、实力强,有带动力的中心农场。二是创建“农垦城”。有条件的农场可以向所在县市靠拢,创建“农垦城”。以小城镇为载体,以建城促进兴业,以兴业带动建城。

    社会属地化

    海南农垦建有学校、医院、公安,自有公路、供水、供电自成体系,有些设施与地方乡镇重复。通过农垦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将由海南农垦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属地原则回归于地方政府,逐步纳入省、市、县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并与全省的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设资金合理分担,社会资源共享,既减轻农垦企业负担,也相应地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养老问题,是农垦肩负的“一座大山”,我们应该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纳入省级统筹,让农垦轻装前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