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上海期货:多空交织 近强远弱 涨势未根本逆转
  • 时间: 2003-04-03 08:27:17    作者: 施海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点击:
  • 近期,上海天然橡胶交易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多空分歧加剧,周二持仓量已突破29万手,达到291410手;二是各月合约近强远弱、基差倒挂,并渐趋悬殊,周二RU306合约对RU307合约的升水突破1700元。由于目前沪胶交易重心仍在量仓规模较大的近期合约,远期合约量仓规模较小,因此,沪胶强势并未有所改变。

    国际胶市供需关系偏多。由于全球天胶产量缩减,需求消费量扩增,致使国际天胶库存量逐年递减,目前库存量已显著缩减至正常库存量(约200万吨)的1/3,逼近库存量的低限位置。此外,泰政府决定自4月1日起在实施900泰铢/公斤(21美元/公斤)固定出口税不变的基础上,对天胶出口征收500泰铢/公斤(11.68美元/公斤)的附加出口税,由此出口税将达到1400泰铢/公斤(32.7美元/公斤),由此而带来的每年10亿泰铢(2337万美元)的附加收入将用于投入橡胶种植和研究提高产量等方面。

    国内胶市供需关系也偏多。国内天胶依然停割,胶源库存由于纯消耗而维持递减趋势。目前产区胶源现货供应数量均处于较低规模,由此反映停割期中的国产胶现货供应正处于年中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国内用胶需求消费依然维持强劲格局,其背景是汽车产销量显著增长,新建和在建轮胎项目使轮胎产销量不断拓展。

    尽管沪胶对周边市场胶价呈现较大幅度的升水,但沪胶实物交割制度较为严格。该制度规定,国产胶生产第二年6月以后,进口胶商检证签发18个月以后,胶源均不得入库注册成标准仓单;进口胶中的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均不得参与实物交割,而在天胶一般贸易中,自用部分较多,内销部分较少。这样,能够实物交割的国产胶和进口胶数量仅占供应量的较小部分,由此对空方组织胶源现货并将其注册成标准仓单带来不便,同时也显著减轻了多方主力所需承接的仓单压力。

    沪胶多方主力资金实力相对强劲。目前沪胶持仓量连续拓展并迭创新高,并已突破29万手,资金相对于实盘依然维持较为明显的优势,承接仓单仅使多方主力虚盘盈利略减,而不足以使多方主力转盈为亏,因此多空资金实力对比呈现多强空弱态势。

    不过,在沪胶整体强势依然得以维持的同时,局部技术性回调也将是难以避免的。最近,TOCOM胶市受制于产区胶价高位区域性震荡整理、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涨等利空因素制约,全线纳入短期跌势,近远期各合约期价由130至135日元/公斤高位区域大幅下挫至120至125日元/公斤低位区域,跌幅达到10日元/公斤左右。由此,对沪胶构成较强利空作用。

    沪胶对周边胶市升水也过大,由此导致沪胶承受渐趋沉重的跨市套利资金压力。沪胶近期合约RU304为14700至15400元/吨,国内琼滇产区胶价为14700至14800元/吨,销区胶价为13900至14700元/吨,琼胶市场近期品种胶价为14300元/吨左右,国际产区胶市胶价为105美分/公斤,完税进口成本为13006元/吨,销区TOCOM胶市近期合约胶价为123日元/公斤,完税进口成本为12918元/吨。

    沪胶对周边胶市的升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胶源现货流入,并注册成标准仓单。截至3月27日,沪胶最新可交割实物量、注册仓单数量分别达到67333吨、48460吨,均为历史最大值。由于近期合约(RU304、RU306)期价相对较高,且呈近低远高正基差排列态势,承受的实盘压力最大。

    整体而言,沪胶大势上涨并未被根本逆转,局部短暂下跌仍将属于技术性回调性质,量仓较大的近期合约将带动量仓较小的远期合约联动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