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省农垦总局考核组对东岭农场去年经营情况进行考核的统计数字表明,该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28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实现扭亏增盈100多万元,职工劳均收入10033元,比上年增长15.3%。
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去年该场经济和职工收入之所以呈现如此强劲的增长劲头,除了狠抓橡胶生产不放松,全场完成干胶2580吨,占计划143%,增产390吨。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全场自营经济总产值1400多万元,职工劳均纯收入5620元,超过主业收入,被总局评为自营经济先进单位外,场办二级企业全部摘掉亏损帽子实现盈利,更是尤值一书的重要原因。
农场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经济组织,“麻雀虽小,五腑俱全”。东岭也不例外,2000多在职职工,30多个生产单位,其中依附在橡胶主业的二级企业就有五六个。农场主产天然橡胶,这就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业生产本身又是弱质产业,还要额外负担着如供电、工贸、基建等侧重社会性的二级企业。就连矿泉水厂、茶厂这些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二级企业,也因缺乏资金设备陈旧等导致连年亏损而加重农场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该场在“二企”改革方面也做过许多积极尝试,但是,这些改革不过是经营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浅层改革,根本没有触动“二企”体制这个深层次的根本问题。结果是负债越来越重,农场的包袱越来越大。有人算过这笔账,如果每年农场负担“二企”的亏损和折旧50万元,东岭全场橡胶生产成本就要提高近1/3,职工劳均就得分担2000元。
去年,该场场长沈兴灿、党委书记刘海波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明确提出如果“二企”不在体制方面来个“脱胎换骨”,就难于摆脱困境,更谈不上发展。于是,一场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二企”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场里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改革方案,基本原则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在改革过程中,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得到职工拥护。因为产权变革与职工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已不适应。
场职工组织宣讲小组深入“二企”进行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讲座,使广大职工彻底摆脱传统理论和思想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引导职工以“三个有利于”,特别是以农场、企业经济发展,职工增加收入为衡量标准,在改革实践中要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勇于突破、不断开创农场新局面。使职工对改革的思想观念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涌现一个30多人的小厂,竟有近1/3人报名竞选一个经理的局面。
该场结合实际,实行一厂一策,赢得职工赞成。场决策者认为,“二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不等于只用一个模式。各企业单位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采取的改革形式也不同。矿泉水厂、供电所属经营不善,效益差的企业,他们就采取公开招标租赁承包的形式进行改革。凡是场内职工,持有相关专业证书者,均可通过申请报名、经营方案演讲、公开投标的程序竞选经理座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选办法吸引了广大职工的参与,供电所经理一职就有9名持有电工证的职工参加竞选。经过热烈的施政演讲,激烈的承包投标,结果,德才兼备的王倩萍以每年上交农场18万元中标当选所长。矿泉水厂也通过这种方式,由具有市场营销经验的方松金以每年上交农场10万元的标的当选厂长。对已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基建公司、工贸公司则进行撤并,成立小城镇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竞聘设45个岗位,负责全场道路、基建、城镇环境建设、市场管理等。针对场里原有茶园老化,茶厂设备落后,茶厂已无法生存的局面,场里对茶厂实行破产处理,妥善安排职工转岗分流。这样,除胶厂一时不宜整体改革而实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外,全场“二企”全部实行了体制改革。
东岭“二企”改制一年来的实践显示,改制不但减轻了农场的负担,还增加收入。农场把“二企”全部推向市场,把“二企”的经营权在一定时期内有偿转让给承包者,明确划分了农场和“二企”在其管理上的权限,使承包者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理费用自觉交费、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样,农场再不负担其债务,就连原有职工如果落聘,经营者也要为其上交“三费”,减轻了农场负担。现在,仅矿泉水厂和供电所每年上交农场管理费就达28万元,比原计划上交的7万元增加4倍。“二企”改革不但理顺了管理体制,还激发经营者的责任心和激活了用工机制。由于责权分明,经营者信心百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业。如矿泉水厂厂长投入50多万元更新了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其产品深受顾客青睐。供电所所长组织人马更换老化电线路,确保用电安全,减少线路耗电,提高了效益。由于用工由经营者从原单位职工中择优聘用,这不仅有利于“二企”劳力的优化组合,更主要的是调动了上下的积极性,使经营者和劳动者都有用人或择业的自由,使大家都有一个更好地发挥自我的工作环境。
东岭农场“二企”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东岭人并不为之骄傲。用场长沈兴灿、党委书记刘海波的话说,“更大的改革还在后头”。是的,随着农垦改革即将进入攻坚阶段,他们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广泛、更深入的改革运动。宣传科的同志告诉记者,最近,场里组织全场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近期总局一系列改革会议精神,并形成共识,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东岭人对农垦体制改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采访中接触到的职工均表示,对于农场的改革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他们相信改革会使农场越来越好。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冲破篱墙求发展
- 时间: 2003-04-30 08:19:47 作者: 柏仰 汪潜 明桥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