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报》讯(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易文星)3月25日至28日,省农垦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力夫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当前,各单位绝不能因为改革而放松对橡胶等生产的投入与管理、放松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不能等待改革、消极管理、突击花钱甚至违法经营。他要求各单位要加大对橡胶生产的投入,强化对人财物的管理,保证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使垦区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张力夫是在深入到红光、红华农场、三亚木材厂、南繁育种基地等单位考察,听取了农垦三亚医院、农垦三亚中专学校的情况汇报后说此番话的。他指出,改革、发展和稳定是统一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发展需要改革做动力。当前,垦区各单位不能消极等待改革,也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更不能不求发展谈改革,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做到改革与发展两不误。目前,垦区正进入到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关键时期,更需要全力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环境。
在谈到垦区的发展问题时,张力夫指出,首先是要加强对橡胶的投入管理,把橡胶作为整个海南的产业来做大做强。橡胶是海南所有经济作物中最有生命力、比较效益和综合效益较高的,是海南农垦最大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所以,农垦的改革不能脱离橡胶产业这个实际,要把橡胶产业提高到作为全省的优势产业来认识,改革要围绕着进一步促使橡胶产业的发展、将其做大做强来展开。橡胶向中西部转移的路子是对的,农场内部的局部橡胶产业布局调整也是应该的,要通过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创新,使橡胶产业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当前,正值橡胶开割期,各农场要加强对橡胶的投入与管理,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实施科技兴胶战略,降低橡胶的生产成本,提高橡胶的经营效益。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动胶工的生产积极性,使橡胶的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要通过与农民联营种胶、帮助农民加工销售等途径,创新经营机制、实现产业开放、形成橡胶龙头企业,使海南橡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使橡胶产业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成为整个海南的橡胶产业。
张力夫强调,在做大做强橡胶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对非胶农业的管理,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橡胶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矛盾,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在调整中要注意产业规划,要按照宜胶则胶、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宜牧宜牧的原则进行调整,要防止长官意识、急躁冒进、盲目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有序地调整,要以可持续发展、增加职工收入为前提,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防止利用关系、权力多占土地,损害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要注意产业的社会化服务,要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搞好市场营销、进行产品深加工等办法,提高新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职工的收入。要加速非胶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要规范管理,使其健康发展,不能自生自灭。在发展非胶农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以养殖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通过发展养殖业,为橡胶、水果等农业提供充足的肥料,提高橡胶的产量和水果的品质,实现土地的良性使用、永续使用。
在谈到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时,张力夫指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有无效益,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关键在于管理。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效益的过程。垦区各级经营者一定要强化企业的管理意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创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规模。他对红光近年来在做大橡胶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胶农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要求该场做城郊农场经济的文章,继续做大橡胶产业,做精非胶农业,把红光建成海南农垦西北部的一个窗口。他对三亚木材厂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表示满意,并要求该厂要继续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延长产业链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要通过开放产业、吸纳社会资金、到省外甚至国外去投资创业,将企业的资产做良,将企业的规模做大,将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做强。他还要求南繁育种基地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地的治安管理,为南繁育种专家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地和条件,把更多的高新技术成果吸引到基地来,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农垦的经济建设服务。
张力夫在听取了农垦三亚医院、农垦三亚中专的汇报后,对医院、学校实行改革,面对社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进一步提高医疗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一手抓改革 一手抓发展
- 时间: 2003-04-07 08:33:3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