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加销一体化,有利于降低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增加农业收入。当前,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是目前我国农业效益不高,农业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要把农业产业链拉长,必须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精度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经过加工转化后,可以几倍、几十倍乃至成百倍地多层次增值。
二是创造品牌的附加值。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产品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产品的功能、包装、外形等可以模仿,惟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繁多的商品中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可口可乐,它建立的品牌资产和恒定的资产保证及深入人心的知名度,都证明了可口可乐卖的是品牌的附加值,而不是产品。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品牌附加值的积累。
三是在产加销环节上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场是“魔方”,越是规模大,越是有销路;同样,加工有“魔力”,无人问津的农产品只要通过加工就能成抢手货。要通过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市场建设,让市场的繁荣来刺激和引导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比如,号称“中国竹器之乡”的湖南羊楼司竹器大市场,全长30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铺面310套,总投资4000万元,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黑龙江、河南、广州等地,并打入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市场兴带来了竹业经济的繁荣,羊楼司镇现已建成竹林面积6.3万亩,兴办加工企业1108家,从事竹木加工贩运种植人员已达7000多人,涌现出了跳板村、扫帚村、凉席村等7个加工专业村,全镇20个村有16个成为楠竹栽培专业村,竹业产业销售收入达1.2亿元,利税400万元。
把企业做大,把基地做大,以龙头企业带动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一方面要做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力的大小决定着结构调整的规模和成效,也决定着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各地的实践表明,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哪里的结构调整就顺利,农产品就销路畅、价钱好,农民的收入也就高一些。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同时,农业产业链要环环相互紧扣,不能脱节,围绕加工来种,围绕加工来养,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的种养成果有销路,让加工企业有原料,实现“双赢”。发挥好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链条作用,不仅会推动产业化向新的发展空间迈进,而且可确保农产品有一条进入市场的稳定渠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比如,湘阴县白泥湖乡围绕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基地,以“公司 农户”的形式带动四个乡种植?头、豆角1.2万亩,全部由企业收购,全乡农民人均增收1260多元。公司所在的楠竹山村,全村400多农户,家家户户种?头等蔬菜,人平增收1200多元,占人平纯收入的80%。而一些填补农产品加工空白的项目,成功地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崛起,日益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的“魔力”
- 时间: 2003-04-08 08:11:4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农民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