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五年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升值态势
  • 时间: 2003-05-15 08:38:5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和讯网    点击:
  • 从1994年汇率并轨至今,人民币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总体呈现升值态势。到2002年末,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0%。考虑各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因素,到2002年底,人民币相对以上三种货币实际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美元对世界大多数货币呈现强势,人民币对三种货币最高实际升值幅度曾经分别达到45.5%、71.4%和93.0%。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从1994年1月到2002年9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或贸易权重指数)升值了13.9%;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后,同期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 21.5%。

      2002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元保持基本稳定,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走软,人民币相对一些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贬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2002年底比年初下浮了6%左右。但这只是收窄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并没有扭转人民币总体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一直采取的政策,也为许多国家所支持和赞同。这一政策并没有改变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践证明,这种汇率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从汇率决定的理论来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利率、购买力平价、劳动生产率和通货膨胀率等众多经济变量。综合这些因素来看,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反映中国的经济实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益于中国和世界。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健全国内外汇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汇率风险意识,发展市场避险工具等。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体制,逐步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用汇的限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