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砍向不合理开支 黄岭农场走出亏损困境
  • 时间: 2003-05-30 09:32:07    作者: 吴仁辉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记者吴仁辉) 5月初,农垦黄岭农场审计科科长曹桂生按时领到了上个月的工资,细心的他算了一下,基础工资部分涨了108元。

    曹桂生告诉记者,这是1998年以来农场第一次给大家涨工资。

    四年前,该场各种负债高达3900多万元,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当时大家最担心的是每个月能不能按时领到工资,压根儿想不到四年后这些担心成了多余,农场还从今年4月份起给职工涨了工资。

    统计数字表明,四年来,黄岭农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职工劳均收入四年增长75.1%,先后清还拖欠的职工工资、医药费、集资款以及偿还各种债务1000多万元,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位于屯昌的黄岭农场创建于1960年,以橡胶生产为主,1995年曾创下年产干胶 2928吨的历史。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到1998年末,仅有2300多名职工的黄岭农场,负债达到3900多万元,当年亏损700多万元。

    叶亚青1998年底从南阳农场调任黄岭农场场长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当了9年南阳农场场长,叶亚青对农场的各种弊端了然于胸。上任伊始,他就举起了“三板斧”,砍向各种不合理开支。

    “第一板斧”砍向机关冗员和混岗人员。农场机关科室由19个合并为11个,机关干部由69人减少到40人。各基层单位定岗定编定员,清理了混岗、离岗职工210多名。

    “第二板斧”砍向亏损企业。对连年亏损的农场深圳公司、泰柏板建材厂、兴发公司胶杯厂、养鹿场等实行兼并或撤销。对胶厂实行成本包干责任制,下调制胶劳务费用和成本费用。对多年失管的胡椒、槟榔、荔枝、龙眼等果园进行折价拍卖。

    “第三板斧”砍向不合理的非生产性开支。对招待费、旅差费、误餐补助费等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此外,农场还拍卖了4辆小汽车和11辆摩托车,回收了场部商品房7套。

    仅仅以上几项,当年即为农场增收节支近300万元。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黄岭农场采访,恰巧碰上叶亚青戴着草帽从林段看胶归来。这段时间,他挂钩的生产队有几名胶工的产量上不来,当天一大早他专门赶去胶林实地查看。

    黄岭农场十分重视产胶动态分析,每月5号定期召开由生产部门人员、生产队长及割胶辅导员参加的干胶生产分析会,生产部门则每天跟踪分析全场的产胶动态,发现哪个队组产胶不正常,就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此外,该场还全面推行“四天一刀”新割制,并对所有开割树统一进行割面规划,开好耗皮控制线,有效遏制了超耗皮率和超线割胶现象。从1999年起,该场还分批对 80万株胶树实施了挖大穴、施重肥及保土、保水、保肥、护根等管理措施,确保干胶增产。

    据统计,以1998年干胶产量2203吨为基数,1999年以来该场共增产干胶1668吨,增创产值1200万元,为农场扭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