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预示着我国吸收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一、2002年吸收外资增长因素与特点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0元年,吸收外资规模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合同外资金额827.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7%,19.6%和12.5%。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金额8280.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7亿美元。
2002年吸收外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1、外商对我国加入WTO后加快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和开放市场的期待与信心增强,促使其投资信心增长而加大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服务业等领域市场准入的逐步实施,使外商投资对象增多。
2、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也是促进外商扩大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国民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增长率达8%,在世界经济状况普遍欠佳的情况下,中国成了发展中国家投资首选地。
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展,世界制造业正进行新一轮转移,跨国公司普遍调整全球经营战略,纷纷将中国作为世界生产乃至研发基地,更加重视对华投资定位。
4、世界反恐斗争复杂化、长期化,导致部分国际资本寻找象中国这样相对安定的避风港。
2002年吸收外资的主要特点有:
1、制造业大型项目明显增加,零售等服务业吸收外资步伐加快,在华跨国公司追加投资剧增。
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又提高2个百分点,占52.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的6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2.2%。近年来外资企业出口保持高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主力军。
3、新批外商独资企业首次超出合资企业一倍。2002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22173家,中外合资企业10380家,独资企业为历年来比重最高。
外商独资企业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我国投资环境已有较大改善并有望进一步得到改善,外商不通过中国合资伙伴协助也能够顺利地设立和运营企业;
二是外商与中国合资伙伴之间的摩擦有所增加,解决摩擦的难度也有所加大,使得外商更倾向于独资;
三是外商将在华投资企业作为全球经营链的一环,希望能够更方便地控制技术、销售、人员等。
独资企业比重快速加大可能继续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吸收外资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利弊如何,需要综合权衡,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清晰的政策取向。
二、我国吸收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整体态势良好,且发展潜力还很大。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十·五”期间及今后5-10年的吸收外资发展目标是:促进建立开放型经济,使外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20%左右,农业吸收外资占到当年外资总额的5%左右,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比重稳定保持在15%左右。同时,扩大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估计,我们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从外资经济比重看,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约25%(1992年仅为7%),涉外税收已占全国税收总额的约20%(1992年仅为4%),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已占全国外贸总额的53%(1992年仅为26%),实际使用外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约10%(1992年仅为7%)。从外资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约占87%,中西部地区约占13%。从外资产业结构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约占73%,服务业约占25%,农业约占2%。
今后,我们既要重视鼓励外资投向农业等行业,中西部等区域,也要重视加快发展吸收外资总体规模,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随着外资经济比重的提高,吸收外资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关系已愈加密切。
展望吸收外资中长期发展前景,有必要先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吸收外资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平均额不到20亿美元,最高的年份也仅为约30亿美元。这10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吸收外资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收外资出现飞跃式发展,这10年可以看作是起飞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两大新主题,一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理念。当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1993年和1994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又连续突破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1995年我国开始重视将吸收外资与国内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对华投资明确地按国家产业政策区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4大类。
1996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又首次突破40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最高年份是1998年,实际吸收外资达455亿美元。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9年我国吸收外资大幅滑坡,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外资首次出现负增长,旦负增长率高达11%。
随着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积极政策,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逐步脱离危机,我国吸收外资也很快从阴影中走出,200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取得了我国吸收外资发展重要关头的恢复性增长。
2001年及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取得两位数增长。中国香港、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省是投资的主要国别和地区,仅香港和台湾省的投资之和就占全部外资的约一半,所以,其他国别投资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国利用外资已历经4个5年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九·五”期间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5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约2130亿美元,占改革开放20余年实际使用外资额的60%,年均高达426亿美元。特别是1998-2002年的5年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261亿美元,超过1979-1997年实际使用外资的总和。
在上述已经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能否继续取得稳定增长,随着外资经济比重不断提高,这势必将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稳定增长,将直接影响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初步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吸收外资将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主要理由是:
加入WTO市场开放、软硬环境改善效应、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效应、中西部开发效应、奥运与世博效应、社会稳定安全效应等等,这些效应还将继续综合发挥重要作用。加之,我们还将不断出台一系列积极促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导向性政策,如果我国能继续保持和完善目前的经济和投资环境,吸收外资继续高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预计,“十·五”期间,也就是21世纪头10年中的前5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超出“九·五”年均值,可以说,超过年平均500亿美元不久将成为现实。从今后10年世界经济贸易和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预测外商对华投资,21世纪头10年中的后5年,我国在国际资本的大环境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突然转弱的可能性不大,年平均额有望在连续增长的基数上而大大超过前5年,达到年均1000亿美元的可能性很大。
原世界引资头号大户美国1995年吸收外资才突破500亿美元,2000年上升至3000亿美元。跨国并购的发展为世界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世界直接投资的约80%是以跨国并购形式实现的,而流入我国的直接投资中仅约5%采取了并购形式。经过几年酝酿,我国实施以跨国并购形式吸收外资的政策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后,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也将陆续出台,可以预见,我国也将逐步跟上世界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这将进一步挖掘出我国吸收外资的巨大潜力,从中长期看,我国吸收外资还将取得高速发展。可以认为,21世纪头10年将是我国吸收外资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三、今后吸收外资过程中应重视解决的矛盾
1、产业结构的矛盾
今后要扩大农业、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这应该在外资规模总量扩大,引资水平整体提高的条件下适当扩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多,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必须走现代工业化大国的道路。制造业扩大吸收外资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所以,制造业在吸收外资中应该保持个较高的比重。多高合适,需要进步研究,但是,今后制造业吸收外资无疑必须更重视技术升级,这是提高引资水平的关键内容。
2、区域结构的矛盾
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不能简单强求比重的不断提高(即东部地区比重的降低),而要重视总量和质量的提高。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目前更应重视总量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多了,是最好的宣传招商引资效应。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引资步伐,国家的倾斜政策是极其重要的。试想,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国家对部分地区的倾斜政策,那些地区是很难取得飞跃式发展的。
3、“低国民待遇”与“高国民待遇”的矛盾
加入WTO后,对于原来给予外商的所谓“低国民待遇”要纠正。那么,已经给了外商的所谓“高国民待遇”是否要急于收回呢,这应该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应操之过急。WTO对是否取消“高国民待遇”没有严格要求,但国内企业要求公平竞争环境的呼声日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看清两点:
一是周边正在激烈竞争抢外资的国家和地区是否在忙于取消优惠,显然没有;
二是综合平衡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谁多谁少还很难说。一些国有企业竞争并非主要输在“不优惠”上,有些企业在竞争不激烈的环境下都难以发展。
4、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矛盾
吸收外资的政策有中央的,有地方的,如何协调,加入WTO后将会更重要起来。比如,零售业吸收外资,原来地方越权审批现象严重,结果使国家化大力气加以整顿。还有地方擅自降低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资比例等问题。现在,面临加入WTO后的几年过度期,有的地区在缩短,开始提早市场准入。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政策,中央和部分地区的政策已经出现不少矛盾。我们加入WTO的承诺需要有国内法的配合才有法律效应,在大量法规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一致性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但要尽早重视协调解决,这也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一环,否则,纠正起来化的力气会更大,也容易伤及外商投资信心。
展望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今年头一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又取得开门红,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增长65.3%和48.2%。对外经济贸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一环的作用已愈加凸现,在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良性循环的环境下,在中央和地方加大吸引外资工作力度的努力下,我国吸收外资的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中国吸收外资将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 时间: 2003-05-08 08:13:59 作者: 金伯生 来源: 商务部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