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3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贸易)发展形势预测
  • 时间: 2003-06-16 08:44:30    作者: 外经贸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课题组    来源: 商务部    点击:
  • 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预测

    2003年前四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43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8%。其中,出口额1220.3亿美元,增长33.5%;进口额1219.3亿美元,增长46.8%。贸易顺差0.9亿美元。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势头强劲,是拉动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出口增长率分别高达40.9%和51.4%,进口增长率为50.2%和48.5%。一般贸易增速显著提高,但进口增速高达58.3%,大大高于出口35.3%的增速,使一般贸易项下由上年18.5亿美元的顺差转为61.1亿美元的逆差。加工贸易进出口呈同步高速增长良好态势,其增速分别达33.0%和31.5%。从贸易地里方向看,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进出口规模均有大幅增长,特别是对欧盟的进、出口增速分别高达35.5%和44.6%。

    2003年,攸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上将较上年进一步改善,但由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强化,世界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偏弱,我国外贸发展的约束条件依然存在。从出口前景看,由于2002年全年的增长基数较高,而2003年前四个月的高速增长又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上年同期的较低基数,加之非典型性肺炎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出口增长继续保持上年22.3%的高增长水平有相当难度。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增大,加之国民经济快速成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引发的对国外高新技术产品、机器设备、国内短缺原材料、能源产品的需求上升,进口贸易的较快增长可以预期。

    预计,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6800-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3%;其中出口额3500-3600亿美元,增长8-11%;进口额3300-3400亿美元,增长12-15%。贸易顺差将较上年大幅减少,全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

    若2003年下半年世界经济贸易的复苏势头好于预期,或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替代效应强化,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是存在的。

    二、 当前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进口需求旺盛对国际收支平衡形成压力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303.7亿美元顺差,且顺差额较上年增长34.7%。但从全年进口贸易的运行态势看,进口增速从9月份起就持续走高。2003年1月,进口额猛增至3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3.4%。从2002年我国进口的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占52.7%,高新技术产品占28%左右,结构较为合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能源供给偏紧和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原油和钢材的进口量分别增加15.2%和42.2%。农产品进口总体上并未对我国农业生产形成冲击,进口关税配额使用率明显不足。

    从2003年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看,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加之农产品进口的关税配额使用率很可能全面提高,进口增速超出出口增速的发展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看,只要进口结构能够保持以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资源和原材料产品为主的格局,贸易顺差的减少甚或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贸易逆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但从近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内需相对不足和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可能会因进口的过度增长而更趋严重。从国际收支角度看,过量进口形成的平衡压力,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吸收外资和人民币汇率走向产生负面影响。当然,所谓负面影响并非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人民币汇价下浮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就是双重的。

    此外,必须高度关注世界石油市场的走向。受美伊可能爆发战争及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影响,石油价格显然存在相当的上扬空间。若原油价格大幅上升,而我国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又难以在短期内压缩的情况下,原油进口额将迅速攀升,从而对国际收支平衡造成一定压力。

    2、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2002年,世界经济虽总体上较上年有所好转,但受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资本流动、特别是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大幅缩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

    2003年以来,主要受美伊战争、油价动荡、美国私人消费开支增势疲弱、世界外汇市场波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首先,美伊战争已经并且仍将对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恢复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其次,油价趋升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障碍;最后,美元汇价大幅震荡使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严峻。 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

    3、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重大障碍

    2002年,计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6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45起,保障措施案件15起,涉及我国出口贸易金额达近10亿美元。特别是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201保障措施,引发全球钢铁贸易摩擦,对我国的钢铁产品输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此外,以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环保和劳工标准等为主要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国际市场环境。

    从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历史看,凡在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强化趋势。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其国内产业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许多世贸组织成员国家纷纷采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世贸规则允许的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利益。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动向,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4、“非典”疫情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

    “非典”由于其传染性较强,若继续蔓延或持续时间较长,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从今年春交会及近一段时间的商务活动情况看,“非典”疫情已对我国的贸易、投资洽谈活动产生了较大不利冲击,成交额大幅减少,商务活动被迫推迟或取消。总体判断,“非典”对我国服务贸易的不利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对合同外资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实际利用外资;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冲击是影响最大且是最难把握的不利因素。

    若“非典”疫情在近期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当年外贸增长的强劲势头将减弱,对全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带来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予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