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上海期货:天胶市场谁主沉浮?
  • 时间: 2003-06-19 09:51:42    作者: 施海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
  • 近期,国内外橡胶产销区胶价剧烈波动,各胶市相互关系呈现强弱各异的错综复杂对比态势。

      目前,全球最有影响的是东京胶、沪胶和琼胶,它们作为具有发现价格功能的期货市场和现货批发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上海天胶的迅速崛起后,三者之间原有的格局正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东京天胶因其市场极富国际色彩,对全球天胶市场依然保持相当的影响力的同时,上海天胶量仓规模逐渐拓展,地位得以显著提升,目标直指全球天胶定价中心。

      沪胶拓展空间广阔

      上海天胶、海南天胶期现两市,去年下半年宣告结束长达7年的熊市后,交投日益活跃,持仓量大幅增长。近期,沪胶日均成交量为双边30-40万手(1手为5吨),即单边75-100万吨,并于4月8日创下双边517514手迄今成交天量;琼胶日均成交量为单边1-2万批(1批为5吨),并于5月16日创下单边61081批(305405吨)成交天量。东京胶日均成交量为单边1-2万手(1手为10吨),即单边10-20万吨。在较短的时间里,异军突起的上海天胶已在成交量方面把东京天胶抛在后面,开始独领风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京天胶的持仓量依然维持在高位。沪胶持仓量为双边20-30万手(1手为5吨),单边10-15万手,即50-75万吨;琼胶订货量(即持仓量)为单边4-5万批,即20-25万吨;东京胶持仓量为单边6-8万手(1手为10吨),即60-80万吨,

      三大胶市量仓交易规模的量的变化关乎其各自对市场的影响力:琼胶量仓规模较小,影响较弱;东京胶量仓规模平稳,影响逐渐减弱;沪胶量仓规模逐渐拓展,影响不断增强。沪胶与东京胶联动走强较为明显,沪胶、东京胶均与琼胶背离。对比分析各胶市量仓交易规模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天胶的广阔拓展空间已经显现:虽然东京胶运行历史相对较长,交易规模较大,但由于东京商品交易所中诸如黄金、白金、能源等其他交易品种分流较多场内沉淀资金,致使东京胶胶交易规模继续拓展的空间相对较小。沪胶作为目前国内期市中6个交易品种之一,同时具有长线投资、中线波段操作、短线投机等多种投资投机价值,虽然新品种可能被开发上市,但沪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其交易规模将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琼胶作为国内天胶现货批发市场,立足于天胶现货实物交割,同时也具有发现远期价格功能,但由于该市场以现货买卖交收为主、以买空卖空投机为辅,因此琼胶交易规模仍可望有所扩增,但扩增的空间不大。业界人士对上海天胶普遍持乐观心态,认为未来沪胶量仓交易规模有可能尽快赶超东京胶交易规模。

      日胶保持国际影响力

      上海天胶虽在成交量方面占据上风,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市场参与的国际程度却尚不能与东京天胶同日而语。沪胶主力资金以投机资金为主,以套保套利资金为辅,其中多方套保套利资金由于轮胎制造商、汽车制造商进驻较少而较为薄弱,空方套保套利资金由于国内产胶商积极进驻而较为强劲。琼胶主力资金以现货批发商为主,其中国内产胶商资金较强,以国内期货公司资金为辅。东京胶主力资金由投机资金、产胶国空方套保套利资金、用胶国多方套保套利资金等构成,并以投机资金为主,以多空双方套保套利资金为辅。上述三大胶市主力资金构成对比分析显示,沪琼胶市属于国内胶市,影响具有相对局限性,东京胶市则属于国际胶市,影响则较强。因此仅当沪胶期市对国际资金开放,吸引国际性投机资金和产胶国、用胶国套保套利资金进驻之际,沪胶期市对国际国内胶市的影响才能全面超过超过东京胶。但事实上,由目前中日胶市联动效应不难推测,东京胶市有国内胶市资金进驻迹象,不完全排除国内资金在东京胶市跨市套利的可能性,由此也意味着,沪胶对东京胶的反向作用逐渐增强。

      沪胶打造定价中心期市

      中国天胶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将助推上海天胶成为全球定价中心。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跨国公司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其中轮胎等橡胶制品是转移的热点产品之一。中国作为世界橡胶工厂的地位正在逐渐形成,橡胶消费增长的势头良好。中国是仅次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全球第四大产胶国,用胶量又于近期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的第一。

      沪琼胶市作为中国天胶期市和现货批发市场,不但具有销区胶市特征,而且还具有产区胶市特征。而反观日本胶市,仅仅具有销区胶市特征,而不具有产区胶市特征。因此从长远看,沪胶胶价走势相对于东京胶胶价走势将更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而东京胶胶价走势则具有相对局限性。上海天胶成为全球天胶的定价中心,符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胶消费国的角色。在根除积存的市场症结并与国际市场接轨后,沪胶对国际国内胶市的影响必将超过东京胶对国际胶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