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循环经济是中国轮胎工业的必然选择(二)
  • 时间: 2003-06-20 08:56:3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化工网    点击:
  • 连接链条 经过百年发展,米其林在全球的雇员已将近13万人,在五大洲设有近80个生产工厂,在超过17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与市场机构,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上海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成为既制造、销售新轮胎,又拥有天然橡胶种植园,有翻胎子公司,能大量回收利用废旧轮胎,有较完整的轮胎循环利用链条的新型轮胎企业。

    促进运行 一是狠抓资源开发,保证原料质量。米其林在巴西和尼日利亚先后办了6个天然橡胶种植园,不断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橡胶,保证了轮胎的正常生产。米其林进入我国市场后,也先后与云南、海南的橡胶厂合作,改进天然橡胶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与中石化合作,提高合成橡胶的质量,以确保在中国生产轮胎时的橡胶供应。二是以客户为本,推行闭环服务。米其林在抓科研开发、不断提升新轮胎品质的同时,努力把新轮胎的生产与销售、使用、翻新等环节融为一体,以米其林下设的翻胎技术公司(MRTI)为主,联合轮胎经销商、轮胎翻修站(厂),推行闭环服务,从出售新胎、轮耦、配件,到协助客户合理使用轮胎,维护保养轮胎、轮胎定位。行车服务直至轮胎翻修等,从客户购买新胎环节开始,每个环节都有人提供优质服务。在生产厂、经销商、客户和翻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米其林生产的载重轮胎(XZAZ,XDA2型),创下了新胎3次翻新行驶总里程达70万英哩(相当于112万公里)的新纪录。三是米其林与英国蓝环公司建立的合资企业在1年内回收利用了35000吨废轮胎,有效地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由于米其林坚持轮胎循环利用,经济效益长期居世界轮胎业前茅。2002年,尽管不利因素较多,米其林仍然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净利润比2001年增长近1倍,达6.14亿欧元(相当于54.58亿人民币)。

    三、循环经济,是中国轮胎工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橡胶工业大国,初步预测2002年消耗橡胶总量为280万吨,有可能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主要产品轮胎产量已超过1.3亿条,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产品如自行车胎、摩托车胎、胶鞋等均列世界前茅。但我国又是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每年需进口橡胶占总消耗量的60%以上。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汽车制造业、轮胎制造业纷 纷向中国转移,我国的轮胎工业必将继续有大的发展,而由此带来的橡胶资源短缺和大量产生的废旧轮胎对环境的污染也将越来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废旧轮胎生成量5000多万条,其中有2000多万条无人问津,回收率不足60%,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90%的比例相差甚远。

    我国的轮胎翻修还很落后,轮胎翻修企业约500家,2002年翻修轮胎约350多万条,新胎与翻修胎之比为27:1。若按世界平均水平10:1且计算,还有1000多万条旧轮胎应该翻新。按两条翻新胎顶一条新轮胎使用,相当于多消费500多万条新胎。粗略计算不仅丢失利润20多亿元,而且白白浪费5万吨橡胶、4.65万吨尼龙帘布、2.5万吨炭黑、l.5万吨钢丝。仅此几项按现价核算,约折合人民币22.32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胶生产国,再生胶企业约600多家,其中含精细胶粉企业40余家,年产再生胶35万吨,精细胶粉不足5万吨,共计处理废旧轮胎约60万吨,占回收利用总量的60%以上。但是,现实产量与生产能力相差悬殊,至少还有60万吨废旧轮胎应处理而未处理,并正在继续污染环境。再生胶与胶粉亟待开拓市场、增强回收加工力度。 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还与橡胶资源开发、新轮胎质量、轮胎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等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必须加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轮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新轮胎制造为中心环节连接好轮胎循环利用链条,统筹规划、开源节流、环环互动,充分发挥相对综合优势,中国轮胎工业才能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克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