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启动仅一年多就迅速成为期货市场耀眼明星的沪胶在经历疾风骤雨般的行情后,近来显出些许疲态,在万点大关,行情踯躅不前。沪胶持仓量已由高峰时的30余万手萎缩至20万手左右,公布持仓的合约已经由最多时的5个减少到行情启动初期的3个。面对比之前三个月交割量总和还多的RU306的巨量交割,市场似乎在喘息,在反思。重启仅一年多的沪胶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整个市场正承载着部分资金过度投机所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回想此次沪胶行情的启动,确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其中饱含着市场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心血。从市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行情发展的主流来看,目前沪胶的运行应该算是比较健康和积极的。但是,联想到我国期货史上多个品种合约所出现的问题和教训,本着爱护市场的原则,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中依然或曾经存在的、格外需要重视的问题。
首先,是价格发现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沪胶期货对于国际、国内橡胶市场的作用已是举足轻重,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在沪胶期货中得到了体现。但是,绝大部分投资者至今仍然无法很好地理解沪胶价格的脱节(国际和国内价格长时间背离、期货价格长时间牵着而不是围绕着现货价格波动、国内产地和销地胶价倒挂)。当然,这其中不乏该品种的进出口壁垒和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垄断”等问题。不过,即便如此也无法解释RU306与RU307最后交易日4000余元/吨的差价。市场需要真实的而不是太过虚假的“价格发现”来找回市场本身的价值中枢,否则,期市功能的缺失必将导致品种萎缩,元气大伤,甚至消亡。
其次,是资金面的问题,也就是市场投资者结构问题。中小散户无疑是承载市场主力这艘大船平稳航行的水,是期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基石。他们参与这个市场,是为了在承担理性的、客观的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享受风险利润,而不是乐意经常站在基本面、技术面甚至政策面的对立面惟资金面马首是瞻。如果市场参与者长时间以一种非理性的、唯心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期货投资,这其实是在饮鸩止渴,也是市场的悲哀,等其穷极末路时,也定是“大船”搁浅,主力孤独求败之时。期货市场必然有投机,但投机一定要适度。主力资金巨资而入,不顾市场与自身承受力,涸泽而渔的做法,从长远看,不但损害了整个市场,其自身也难以全身而退。
再次,是监管问题,集中体现在交易、交割方面。中介机构、监管部门本着“三公”原则处理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总是要等到被动地发现问题才去解决问题,则有可能助长过度投机之风。尤其是对价格波动剧烈的沪胶而言,事前谨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交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保证,往往关系到小品种的期货命脉,历史上多个期货品种的问题最后都集中体现在交割环节上。近日,市场对上海期交所的交割仓库库容问题十分关注,希望早日有个明确说法。一句话,市场发展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制度必须尽快完善。相信以市场化手段成功处理过“四月雪崩”行情的上交所在处理交割库容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是谨慎的、公正合理的。
如今,整个期货市场都在关注着十几万吨的天胶究竟会找到怎样的出路。在过高的胶价成功地激发出卖方套期保值力量之后,市场的买方套保力量正在蓄积,这应当是市场逐步成熟的标志――阵痛之后的成熟和平衡。许多投资者都在怀念去年沪胶的“战国时代”,从散兵游勇式到诸侯纷争式的交投环境培养了相当多的理性投资者,只要有越来越多的理性机构投资者不断介入沪胶期市,天然橡胶期货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虽前路漫漫,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上海期货:难以承受之重
- 时间: 2003-06-20 09:50:3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期货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