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橡胶与东京橡胶都是以天然像胶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它们的价格走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市场的波动大势是一致的,但时间的迟滞和波幅的拉升与扭曲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尽管如此,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两个市场的价格还是要彼此趋合。此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通过对它们的历史走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出它们之间的规律性,并藉此来指导我们的交易。
波动时间较为一致
上海天胶与东京天胶在大多时间内保持着相同的走势,可以说一涨俱涨,一跌俱跌,但涨跌的启动时间和延续时间常常会因为各自的特殊原因而有所差异。我们考察1998年以来两个市场的走势,可以发现两个市场的波动存在着一定的时差。比如,1998年5月底,东京橡胶发动了一波历时1年多的空头行情,上海天胶则直到当年的9月底才开始出现下跌,下跌时间整整晚了4个月。此后,上海天胶在1999年的3月份见底回升,而东京橡胶则到了7月底才见底回升,提前4个月发动空头行情的东京橡胶却推后4个月才结束;上海和东京两个市场经过短暂的反弹修复之后,又于1999年的11月上旬开始再次下跌,这次下跌的启动时间几乎没有时差,只是东京橡胶在2001年的12月初结束下跌,而上海天胶则在同年的12月底结束下跌,时差没有 超过1个月。再如,在2002年1月初发动至2003年4月初结束的这波多头行情中,上海天胶和东京橡胶这两个市场如影随形,同进共退,几乎完全没有时差。由此可见,上海天胶与东京橡胶的波动在大多数时间是一致的,只有少数时间有提前或滞后的情况,并且这种时间的一致性在逐渐增强。
沪胶波幅大于东京胶
总体而言,上海天胶的报价要高于东京橡胶的报价,但偶尔也会出现两个市场的价格出现重合的情况(按相同的汇率折算)。自1998年以来,上海天胶价格与东京橡胶价格出现过两次重合的情况(如图1):第一次是1998年的5月到8月之间,当时由于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再加上天胶交易刚从海南移至上海,市场信心大受打击,交易低迷,上海天胶快速追跌至与东京胶重合,并演绎一波长达数年的空头行情;第二次则是2002年的3月至5月,此时东京橡胶大幅上涨,将与上海天胶的价差追平,从此出现了整个国际天胶市场的集体上涨。
由此可见,当上海和东京两个市场的价格一旦出现重合,必定在此之后出现长时间的剧烈波动,至于波动方向,则以波动速度大的那个市场运动方向为主流方向。
尽管两个市场的波动趋势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时间其波动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在1998年5月份发动的那波空头行情中,东京橡胶价格从109日元/公斤下降到67.6日元/公斤,相对跌幅为37.9%;但在同一时段内上海天胶则从9900元/吨跌到7540元/吨,相对跌幅为23.8%,较东京橡胶的跌幅小;而在1999年11月份发动空头行情中,上海天胶价格从10250元/吨下跌到6650元/吨,相对跌幅为35.1%;而同期的东京橡胶则从91.5日元/公斤跌至62日元/吨,相对跌幅为32.2%。这次却是上海天胶的跌幅大于东京橡胶;在2002年初东京率先扬升的多头行情中,东京橡胶从62日元/公斤上涨到134日元/公斤,涨幅为起点的116.1%;同期上海天胶则从6650元/吨上升到15535元/吨,涨幅为起点的133.6%,大于东京橡胶的涨幅。由此可见,上海天胶的波动幅度一般要大于东京橡胶的波动幅度。
东京胶已向上突破
综观上海天胶与东京橡胶历年来的走势(如图2),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市场的最大比价为0.83,最小比价为0.94,其间的差异非常大,表明天胶的价格弹性很大。
今年3、4月间两个市场的价格进行了深幅回调,各自的调整幅度分别为:上海天胶调整幅度28.6%,东京橡胶的调整幅度为18%。上海天胶与东京橡胶的比价也由最高时的1.64左右降到了1.4以下。上海天胶的调整幅度远大于东京橡胶的跌度,已属超跌。这也符合上海天胶波幅一般要大于东京橡胶波幅的一般规律。在今年5月份以后,东京橡胶价格再次回升,并于近日将近月合约价格拉破前期的最高价,远月合约也有了20多日元的回升,但上海天胶受过度投机的影响不仅没有回升,而且再次创出新低,这使两个市场的比价由1.4再降为1.25,东京橡胶的再次大幅上涨使近月合约(6月、7月)分别突破前期高点,为上海天胶的上涨打开了空间。如果按照历史上两个市场的比价高达1.8以上的情况来推算,那么,上海天胶价格将有非常可观的升幅。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上海期货:日胶为沪胶打开空间
- 时间: 2003-06-04 08:55:59 作者: 王定红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