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从汽车产销看今年天然胶供需形势
  • 时间: 2003-07-01 09:45:0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新华社    点击:
  • 2002年中国经济以坐七看八的GDP增长速度平稳着陆,汽车工业产销两旺功不可没。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去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340万辆。

    对今年和未来中国汽车产量预测,专家比政府部门更为大胆。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课题组组长王小广预计,国内长期被压抑的巨大即期消费潜能达500万辆以上,大致需要3~4年释放完毕,仅凭这一因素国内汽车消费在未来3~4年内可望保持20%~30%的增长率;国际著名咨询机构荷兰国际集团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望增加到390万辆,2004年更将猛增47%;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墨斐预计,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将有10%~15%的增长,即最高能达390万辆左右;原国家经贸委预测今年汽车产量为360万辆,而国家统计局最近预测今年汽车产量为400万辆。毫无疑问,汽车产量增加,轮胎产量和汽车橡胶配件必然增加。参照先进工业化国家不同车型单车轮胎用胶量,即每辆小车用胶约20千克、中型车约16千克、重型车约22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橡胶制品有400~500个品种,约重40千克(不包括轮胎),考虑我国汽车销售实际情况,轿车特别是经济型轿车是主要消费增长点,因此,将国内汽车轮胎每辆用胶计算量定为21千克(单车4轮再加1个备用胎),橡胶配件定为40千克。按单个轮胎天然胶与合成胶比例大约为5.5∶4.5,汽车用橡胶配件(不含轮胎)天然胶与合成胶比例大约为2∶8,可推算出近两年汽车业所消费的橡胶量。

    2002年汽车工业消耗天然胶约66.47万吨,占全部供给量的44%。如果假定今年这个比例变化不大,以375万辆汽车消耗73.31万吨天然胶计算,2003年国内天然胶总供给量为166.61万吨才能基本达到平衡。而今年的供给情况如何呢?按照近10年国内产量统计看,2003年总产量达到57万吨应是较高的预测值;而进口方面,目前公布的配额数为85万吨,那么2003年天然胶缺口将达24.61万吨。如果将汽车替换胎考虑在内,这个数值还会继续扩大。很明显,至少有超过25万吨的天然胶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

    根据从公开渠道获得的资料,以普通关税(2001年为90%,2002年为40%)进口的天然胶比例不大,90%以上是通过配额内关税和零关税(适用于“三来一补”)进口的。而2002年国家公布的配额是56万吨,实际进口额却高达97万吨,留下的政策空间不可谓不大。

    2001年、2002年天然胶进口总量接近,且呈逐月攀升、下半年力度逐步加大趋势。但为什么国内天然胶价格是从2002年开始上涨而不是2001年呢?暂且撇开国际因素不谈,国家有关部门对“三来一补”贸易进口方式加强管理,实行海关台账制、库存核查制和企业核销制,严禁来料加工贸易原料流入市场正是从2002年开始严格执行的。而配额内关税2001年是12%,2002年是20%,相差的8个百分点无疑抬高了进口胶价。橡胶价格周期特别长是与它的种植期长密切相关的,这一特性同样决定了橡胶短期供需平衡与长

    期供需平衡会对价格产生不同影响:当需求突然增长时,市场无法提供足够供应,反应在价格上就是急剧上升,如果再加上市场壁垒(如关税提高,配额缩减等)、相关产品替代性差的影响,这种上升是令人瞠目的。但是从长期供需看,高价格刺激供给增加是毫无疑问的。拿橡胶来说,印度、中国会扩大种植面积将很快得到证实,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减产减出口已没有现实依托,出口可以很快恢复,但砍掉的树要重新生长却需要时间,由此短期供给不足造成的价格上涨有可能长时间存在,直到供给增加形成新的均衡。

    中国海关数据表明,2003年1月共进口101033吨天然胶,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1%,遥相呼应了1月汽车高产;2月进口为10万吨,3月为14万吨,4月为11万吨,5月为8万吨,照此速度进口,85万吨配额3个季度就会用完,即便加上10万吨机动配额,仍会有接近20万吨缺口存在。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听取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呼吁后降低关税增加配额。而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降低关税难而增加配额相对容易些,况且2004年也将取消配额管理。但是,在目前国际FOB胶价高达每吨千美元之际,公布这些措施无异于火上浇油。可能的情况是:上半年保持政策不变,下半年择机增加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