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橡胶后市消费面
  • 时间: 2003-07-15 09:59: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衡水橡胶网    点击:
  • 近年来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萎缩,世界汽车市场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自实行宏观调控以来,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引导,国内汽车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橡胶需求的快速增长。据《中国橡胶》2001年第14期有资料显示,轮胎占世界橡胶消费量的70%以上。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轮胎需求,而轮胎消费的增长是造成我国前期橡胶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但是,最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些新的迹象,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橡胶后市的消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担心通货膨胀风险,近来央行收紧银根的政策意图明显专家指出,对通膨的担心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偏快,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是1997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也就是说,有出现通货膨胀的趋势。故此央行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其一,今年上半年央行进行了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回收基础货币。1至5月央行共进行公开市场操作29次,累计净减少基础货币供给2736亿元,使基础货币增速由年初的15%大幅下滑到5月份的5%;而且自4月底以来,央行以发行短期票据等方式来回笼基础货币,目前净回笼的货币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有效调节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水平,银行的运作资金供应已不宽松。据称,从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此次央行回收基础货币的力度之大是近年少见的。其二,在5月份公布的金融运行报告中,央行又提出将选择适当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做为国家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的此政策工具可谓一剂猛药,其微小的变化将直接减小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有巨大的扩张或收缩效应,如果调高其提取率将大大缩减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以上这些说明了前期央行收缩货币投放的政策意图十分明显。

      国家可能将紧缩汽车信贷政策上述货币供应的增长主要是自2002年8月份以来金融机构大幅放贷的结果,5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末提高5.9个百分点。从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今年1至5月份,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住房、汽车消费贷款。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为保证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完成,缓解进一步加剧的就业矛盾,货币政策应该在保持货币供应和信贷适度增长的同时,将工作重点转向调控贷款结构上。

      于是,央行在前期出台政策对过热的房贷进行了降温,据称接下来便要对汽车信贷"开刀"。这一方面是政府调控贷款结构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当前汽车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据称,因前期信贷政策的放开及市场的诱人前景,银行、汽车销售商不再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不断降低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导致整个行业潜在风险骤增。据去年5月有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汽车消费信贷的坏账率高达15%左右,比房地产按揭贷款还要高;而保险公司车贷保证险赔付率比2001年高出许多,甚至有些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了300%。据专业人士称,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控制,一旦坏账率达到20%,后果就不堪设想。目前,银监会正在制订有关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即将出台,而此法无疑将提高汽车消费信贷门槛。有资料显示,近来新增的私家车中,有近1/3都是贷款购车。车贷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红火的业务之一。截至2002年末,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5亿多元,而今年一季度就新增贷款2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113亿元。如新法一旦提高信贷门槛,毫无疑问将抑制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增势。

      综上所述,政府为了促进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转,近来有利用宏观调控给中国过热的经济降温的意愿,有可能使得市场需求对商品价格的支撑逐步减弱。而信贷政策转变的可能将直接抑制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同样做为轮胎易耗品的橡胶其需求必将萎缩。

      再来纵观橡胶市场,中国是公认的全球少数对农产品种植业采取较大开放态度的国家,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直在积极发展,橡胶进口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迟早将解除;再者,前期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的限产保价政策彻底破产,据称泰国政府已开始实施一系列增产举措,准备向愿意参与该计划实施的胶农提供低息贷款,并已通过内阁审批。根据该计划,泰天胶种植面积将会增加约16万公顷。分析认为,胶市自去年中旬展开的一波牛市行情正是基于对上述各因素的良好预期,而时至今日方方面面都有了些质的变化或已有变化的迹象,天胶后市的消费面已不被过份看好。故此,建议投资者要理性分析,客观判断,以免出现方向性或目标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