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美联储避通缩防患于未然
  • 时间: 2003-07-08 08:34:20    作者: 王振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上月底决定再一次降低利率。对这次行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的需要可能大于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因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的迹象有所增加,避免通货紧缩,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新重点。

    通货紧缩是相对于通货膨胀的一种经济现象,最基本的表现是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通货紧缩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将给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其表现包括:企业盈利因通缩而下降,从而无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偿还债务,并只能依靠裁员和降低工人工资等措施来降低成本维持经营;消费者则由于收入增长放慢甚至下降,或减少消费,或持币观望,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最终结果是经济增长逐步放慢甚至陷入衰退。近几年日本经济就是因出现持续通货紧缩而长期处于困境之中。

    美国上一次发生通货紧缩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从1930年至1932年,美国的消费物价猛跌了24%,成为“大萧条”时期的一大特点。虽然近来美国经济界有不少人认为美国已经发生了通货紧缩,但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目前还没有陷入通缩,不过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确实存在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商品价格持续趋跌。今年四五月份,美国的批发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4月份曾出现历史最大跌幅;消费物价4月份下跌了0.3%,5月份虽然未降,但亦未升。二是目前美国的个人消费不旺增加了物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前三年股市持续下泻导致美国家庭财产大幅度缩水,失业率升至9年来的最高水平使得不少家庭收入下降,这都将对个人消费开支构成抑制,物价可能继续下降。三是企业投资迟迟难以恢复。从2000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非住房固定资产投资除去年第四季度上升外,其余9个季度均为下降。物价下跌导致的利润下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如此,美联储今年以来开始密切关注美国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问题。在3月18日的货币决策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就认为今后几个季度美国存在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美联储在5月6日举行货币决策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第一次公开表示,“不受欢迎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的可能性,在6月下旬的决策会议声明中又重复了这一担心,并且在经济复苏已经出现有所加快迹象之际采取减息措施,努力降低出现通货紧缩的危险。

    实际上,如何对付通货紧缩问题近几年一直是美联储重点研究的重大经济问题,目的主要是吸取日本的教训,防止美国经济陷入类似日本经济那样难以摆脱的困境。据美国报纸报道,美联储通过研究日本经济后得出结论:在出现通货紧缩后再去治理,难度就要大得多,因此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

    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美联储为防止出现通货紧缩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降低短期利率,力图减低通货紧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准备通过采取其他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由于美国的短期利率已经处于45年来的最低水平,降息所能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小,美联储已多次表示将用进一步扩大货币供应量和回购长期债券等方法来刺激经济。此外,一些人士还认为,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听任美元汇价下跌也是预防通货紧缩的招数之一,因为美元汇率下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为美国国内产品提价提供了条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有时甚至通过牺牲经济增长来控制通货膨胀。目前美联储公开对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表示担心,这还是50多年来的第一次,足见美国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的说法已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