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了便于读者及时了解二季度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本版从今日开始陆续刊登系列分析文章,敬请留意。
经过两年的调整,从2002年开始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美伊战争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复苏的方向,但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复苏的进程。今年一季度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
从整体看,二季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减弱,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加大;三大经济体同时处于低迷发展之中,经济增长周期的趋同性加强。美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欧元区经济出现停滞,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减弱,美元的持续贬值给欧元区和日本的出口增加了困难;东南亚地区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程度不一;拉美地区经济逐渐恢复,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发展加快。
世界经济的增长势头减弱
美国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通货紧缩压力增大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加2.0%,贸易赤字缩小,推动GDP增长1.4%。但是,民间投资以及政府支出下滑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4月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工业生产、失业人数等经济数据恶化。同时,在生产者价格指数大幅下降的基础之上,消费物价指数2年多来月环比首次下降0.3%,这意味着美国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但5月份美国工业生产止降回升,商品零售额扩大,新房开工增加,消费者信心回升。6月份美工业生产继续微弱增长,消费物价指数上升0.2%。二季度美国的失业率逐月恶化,6月份升至6.4%,为近9年新高。迄今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喜忧交织,预示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
欧元区经济出现停滞趋势一季度欧元区民间投资继续下降,净出口减少,由于私人消费和库存增加,实际GDP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0.8%。二季度开始欧元区经济出现停滞趋势,主要原因是:第一,欧元区企业收益下降,破产企业增加,财务丑闻,加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影响,投资在前两年连续负增长的基础之上,一季度继续下降。根据工业信心指数和经济景气指数判断,二季度投资仍没有大的起色。第二,失业增加,消费低迷,劳动力市场问题成为制约欧元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2003年一季度,欧元区失业率为8.7%,比上季度增加0.2%,4月份继续升至8.6%。第三,一季度欧元区净出口同比下降0.5%,由于美国经济低速增长和亚洲地区遭受非典疫情打击等外部环境恶化,欧元走强进一步阻碍了出口的扩大。第四,部分国家财政赤字状况已超过或接近欧盟稳定公约占GDP3%上限。据欧盟最新预测,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为零增长。
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工业生产4月份下降1.2%,5月份继续下滑0.7%,5月和6月份的失业率分别达10.7%和10.6%。在民间投资持续减少和消费不振的情况下,人们对灵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期待升高。欧元区部分国家银行经营状况的恶化也已引起市场的关注。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减弱2002年日本结束了上一年经济负增长的局面,实际GDP增长1.6%。进入2003年以来,日本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民间投资有所增加,一季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但失业率居高不下,内需依然低迷,国内企业物价指数在连续11年负增长,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连续4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分别下降0.8%和0.2%,通货紧缩的局面没有改变。4月份一般机械、化学工业和情报通讯机械等出现生产下滑,实际出口增幅下降。二季度设备投资的增势受挫,4-5月份失业率保持在5.4%的高位上。由于总需求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然很大,日本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未减,经济回升乏力。
东南亚地区增速减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长2002年东南亚地区平均经济增长高达6.2%,为了减少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入2003年以后,许多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外资继续流入。但是受美伊战争和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外部需求减弱。2月开始蔓延的非典疫情直接影响了上半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一季度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02年4季度的6.8%降为3.7%,台湾地区从4.2%降为3.2%,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也都不同程度下滑。但是,泰国在内需和出口的带动下,一季度GDP增长6.7%;越南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资流入增加,上半年GDP增长6.9%。需要强调的是,在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中,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1-5月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贸易逆差达331.1亿美元。
拉美地区经济逐渐恢复,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发展加快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地区主要国家由于实施了紧缩财政以及综合改革方案,经济恶化的趋势得以遏止,近期外资回流,经济开始回升。在外资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下,东欧及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快,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2003年这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可望达到4%。俄罗斯宣布上半年经济增长7%,2003年全年可达5.7%。
国际汇市继续波动,金融市场动荡不定
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加上美伊战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资金由股市向债市的转移增加,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美伊战争结束后,国际汇市上美元疲软的趋势没有中止。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和强美元政策的调整使得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扩大。进入5月份以后,美元对主要工业经济体货币,特别是对欧元汇率跌幅扩大。5月23日,美元对欧元跌破1999年欧元问世时1.1747欧元/美元的水准,5月27日东京外汇市场上美元更一度跌至1.1914欧元/美元。
二季度,随着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逐渐消失,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债券收益率下滑,但股价上涨。6月份,欧洲中央银行和美联储相继降息,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上涨。从4月1日到6月末,道?琼斯指数上升了12.5%,金融时报300指数和日经指数分别上涨了15.7%和14.2%。
下半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预测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逐渐消失,主要经济体降息和减税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预计下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势头会加快。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牵引和拉动。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仍然低迷,高科技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缺乏新的投资亮点,失业率继续升高,特别是经常收支赤字、财政赤字以及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制约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联储7月15日将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月份公布的3.25%-3.50%下调至2.5%-2.75%。欧元区消费低迷,投资不振,财政赤字扩大,经济复苏乏力。6月份欧洲中央银行将200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4%-1.0%。由于总需求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然很大,日本仍然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下半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国家和地区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带动经济的发展。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二季度发达国家进一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季度日本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决定维持现行利率政策不变,但实行了直接购买商业银行所持股票、购买企业票据等直接对企业进行融资的非传统政策手段。5月初日本中央银行决定购买企业的资产担保证券,增加对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5月中旬日本第五大银行集团理索纳银行集团宣布,由于自有资本金不足决定正式向政府申请注入公共资金。为避免引起金融体系的动荡,日本金融厅决定对其实行临时国有化措施。
欧洲中央银行在3月降息0.25%的基础之上,6月3日再次下调0.5%,调整后,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2.00%。3月18日,美联储决定维持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由于通货紧缩压力增加,6月25日美联储宣布降息0.25%。
在通货膨胀压力减缓和出口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欧元区有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为了对付通货紧缩并支持逐渐回升的经济增长,日本有可能将继续采取其它非传统的货币政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增强,以一个国家的发展为主要考虑因素的传统政策手段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摆脱通货紧缩趋势,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操作方面出现了突破传统政策手段,增加政策手段的灵活性和选择范围的趋势。
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主要工业经济体同时处于低迷发展状态,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势头减缓,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放慢。
首先,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缓,不确定因素增加,将进一步强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制约我对外出口的扩大,美国、日本等取消或计划取消对我国一些产品的“普惠制”优惠。外部需求的减少和进口需求旺盛对我国际收支平衡已经形成一定压力。由于美伊战争及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相当严峻。今年1-6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76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0%。其中,出口额1903.21亿美元,增长34.0%;进口额1858.2亿美元,增长44.5%。进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出口增长率,贸易顺差44.99亿美元,同比减少66.5%。
值得注意的是,1-5月我国对台湾省、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贸易逆差达331.2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同期我国对美国184.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有必要加强对我国与亚洲各主要贸易伙伴,以及美国的贸易结构的研究。
其次,非典对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显现,对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3月份以来,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多家外商企业减少或取消中国之行,许多投资、商务洽谈项目被搁浅,招商引资面临变数,经贸活动严重受阻,出口企业后续订单大幅减少。上届“广交会”出口签约160多亿元,今年4月的广交会签约仅44.2多亿。由于从出口定单的签订到最终实现之间存在一段时滞,因此非典疫情对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影响会逐步显现。
第三,由于美元贬值,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出现重新聚集的兆头。由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保持稳定,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一定程度的贬值,这将有利于我国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和通货紧缩压力。但是,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美元调整负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现重新聚集的兆头。
第四,受利率、汇率、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多重影响,我国结售汇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经济增长势头减弱金融市场继续动荡
- 时间: 2003-08-14 08:49:34 作者: 益言 来源: 金融时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