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风云直击)天胶逼仓时代终结?
  • 时间: 2003-08-19 09:23:12    作者: 梅运桃    来源: 中证网    点击:
  • 天然橡胶作为期货交易标的,一直因为其小品种特性而屡次成为过度投机对象。自从去年5月28日天然橡胶期货重新活跃以来,上海天胶期货也因为存在明显的大户操纵现象而备受争议。近期召开的新一届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会会议,通过了上海期货交易所新修订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此次修订赋予了交易所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权利和措施。市场纷纷预期上海橡胶期货暴涨暴跌的特性会有所收敛,但最近沪胶走势却再次让人大跌眼镜,沪胶单边上涨行情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远月合约多次出现涨停。而且从最近行情看,大资金运作对市场影响丝毫没有减弱,难道新的管理办法就这样被市场漠视?

    资金“逆市而为”向“顺势而为”转变

    在看到资金运作影响价格的同时,不能忽视这波行情启动的背景。受“非典”的影响,中国国内对天然橡胶旺盛需求一度受到挑战;但迅速走出“非典”阴影的中国市场,很快回到需求快速增长的轨道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份全国汽车生产从谷底跃出,汽车产量比上年同月增长31.8%,重返高增长轨道。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轿车90.34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00%。在汽车行业强劲回升的带动下,6月国内轮胎外胎产量创出年内高点,月同比增长17.4%,子午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幅44.6%。

    7月以来,国际市场胶价持续坚挺,但中国市场天然橡胶进口量仍然高居不下。7月份我国进口天然橡胶8万吨,1-7月进口天然橡胶6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0.2%。以泰国为例,3号烟片胶的7月船期FOB报价一直围绕在1000美元左右。1-6月我国进口天然橡胶平均价格,由去年的607美元/吨升至896美元/吨。7月份进口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说明进口成本上升势头并没有停止。目前泰国产天然橡胶8-9月的船期已经被订购一空,10月船期的FOB价格也一直稳定在1000美元以上。这样以来,国产胶消费地位弱化给国产胶价带来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进口成本提升而缓解。可以说国产胶已经开始步入价值性回归,多头资金这次入市选择的时间,对多头自身相对有利。

    虽然目前沪胶多头仍是306合约的主力多头,但与前期单凭资金优势恶意操纵价格相比,这次资金运作的根基是建立在国产胶消费买盘踊跃的基础之上。现阶段国际市场胶价居高不下,东京胶走势处于明显强势中。周边环境的明显转暖,与四月份情形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四月份做多遭遇了国内天胶市场短期供大于求的熊市,这次多头可能搭上了天胶牛市的顺风车。从最近近期合约平稳减仓,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维持相对稳定等迹象看出,虽然期货价格涨幅已经相当惊人,但市场对这波行情的认知度还算较高。利用国内天然橡胶现货的低库存水平和供应的阶段性局限,多头可能在现货市场参与收货,以造成期现行情互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国内天胶市场的局部牛市已经被烘托出来,这与多头顺势而为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近期合约”逼空向炒作“远期合约”转变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虽然近期行情的单边上扬,从表面上看只不过是前期行情的翻版,但主力资金在新规则下的运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310合约的走势来看,多头资金在12000元附近的价位入市,该合约持仓一度增至78114手。多头在完成吸筹之后,期价进入拉升阶段。随着行情的延续,市场交投重心由0310合约迅速转至0311合约。多头资金利用远期合约的强势“围魏救赵”,从而实现了0310合约多头筹码的顺利出局。从多头入市310合约到大规模平仓,仅仅用了7个交易日。这种操作手法,与今年4月份多头强力拉抬沪胶306合约、打压307合约的做法相比,明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投机资金总是在某一阶段通过一系列运作达到影响价格的目的,监管部门几乎不可能杜绝这种行为的存在。在国外,基金也经常在短期推高或者打压期货价格。正因为期货炒作的是未来价格,所以价格偏离也比较容易让市场接受。但无论是国内期货市场还是国际期货市场,现货月的逼空走势历来就是监管层最忌讳的。LME管理层最近对铝近期合约升水的调查,也充分表明逼仓做法的不合时宜。在以前备受争议的几次天胶风波中,多头资金选择的对象无一不是现货合约,巨量交割压力往往给市场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从本次行情的演绎来看,持仓规律性的向远期合约转移,远期合约与近期合约呈现明显的升水状态,这一切在向市场表明资金一种新的运作理念:从现货月的恶性炒作到远期合约不断移仓的操作手法,不能不说是新规则带来的投资理念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