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广坝农场跃居垦区优秀企业榜首
  • 时间: 2003-08-04 09:00:44    作者: 记者陈彰 通讯员范晓全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从1998年生产干胶2482吨到2002年的4001吨,从1998年的企业亏损300多万元到2002年盈利584.6万元,4年多来广坝农场经济效益一年一个台阶地攀升,2002年以优异成绩名列垦区32家优秀企业排行榜之首。

    广坝农场地处岛西南,尽管气候干旱,但该场一直把改变局部小气候,发展橡胶产业作为第一要务。1999年,在经营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该场加大橡胶产业的投入,狠抓现场管理,使干胶产量比上一年增产776吨,增产幅度达到23.8%,并一举扭转了连续两三年亏损的局面,实现盈利。在此后的几年里,虽几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但橡胶生产在有效割株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干胶每年都以约300吨的数字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的发展。

    广坝农场干胶能够持续增产,主要原因是加强管理,大幅度增加肥料的投入。自1999年开始,橡胶开割树由每株年施化肥1.5公斤增至2002年2公斤,施肥时组织全场干部集中半个月时间打歼灭战,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拉网式”地过关,保证肥料不走漏和均匀施到树位。该场又根据大部分橡胶林段地处干旱地区飞机草较少、土壤有机质较低的实际,大力发展剑麻生产,利用剑麻加工后产生的大量的麻渣施进橡胶肥坑。现在半数的生产队都种植剑麻,2002年,生产麻渣1万多吨,麻渣经机器粉碎后很快腐烂发酵,有机质含量很高,而且就地加工就地运送到林段,也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少数偏远的单位,则扶持职工养羊,羊粪由农场按优质农家肥的价格收购,全部用作橡胶有机肥。这样,全场90多万株开割树既保证有足够的橡胶专用肥,又保证每株有10公斤以上的优质有机肥。因此这几年的尽管旱季时间较长,但没有出现橡胶休割的现象,干胶含量也十分稳定,死皮率逐年降低,实现了产量的稳步增长。2002年干胶突破了4000吨,亩产平均80公斤,株均4.4公斤,胶工人均产胶4吨,

    其中产干胶超过10吨的就有4人。人均产胶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管理费用和干胶成本的降低,2002年这两项经济指标均低于承包的目标。广坝农场已经跃居垦区西南部产胶大户的行列,并创造了在干旱地区橡胶高产稳产的新纪录。

    在抓好橡胶主业的同时,该场又致力于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近年来根据市场的变化,提出了“一胶二果三麻四其他”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思路,并实现了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解决发展自营经济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该场鼓励职工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自己出面,自己出资,用合法的方式收回被周边村民占地的土地。农场规定对这一类土地原则上是谁收回谁就拥有使用权,农场给予地租的优惠。两年来,职工通过这种途径收回了被占土地近2000亩,全部都种上了芒果、剑麻等作物。现在全场的芒果面积已达1万亩,香蕉1万亩,剑麻3500亩。职工劳均拥有自营经济用地约10亩。2002年劳均收入1.1万多元,其中自营经济收入占一半以上。

    在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内控。取消生产队卫生员、辅导员、收化员、保育员。此“四大员”该承包的承承包,该由生产队干部兼任的兼任,每年可为农场节约开支约60万元。基建、供销、供电、土地等二级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后,实现业业盈利。医疗实行封顶报销,教育实行减员缩编,幼托实行费用补贴到个人、幼托园由私人创办等改革,使各种费用大幅度地降了下来,从而又促进了成本的下降。

    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给基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2年,农场加大了职工住房改造、环境美化、道路建设、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极大地改变了广坝原来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加大了对学校、医院的投入,快步缩短了与先进单位的距离,职工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一致认为是广坝农场十多年来为职工办实事好事最多的一年。由于国有资产的增值,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相应下降,2002年资产负债率仅为34.6%,比上年降低了5.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