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水产加工产业做大
  • 时间: 2003-09-11 09:02:3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海南日报》讯 (记者侯小健) 我省水产加工“短腿”正渐渐拉长―――今年新建成投产的加工企业4家,新增出口加工能力6.7万吨。至此,全省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至 18家,年加工能力18万吨,比去年增加8万吨。加工业有效拉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虾、罗非鱼已成为我省水产养殖加工的主导产品。

    今年1-7月份,我省水产品出口总量达1.6万吨,创汇4544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和20%。

    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黄良赞说,水产品出口量增加,加工业功不可没。他说,加工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渔业生产,是渔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环节。我省对虾、罗非鱼等水产养殖业呈迅猛发展态势,但前些年因加工滞后,拖了海洋渔业发展的后腿。

    今年来,省海洋与渔业厅在抓好渔业生产的同时,重点抓水产品加工,把加工“蛋糕”做大,以加工带动海洋渔业发展。仅今年已有好当家、海力生、远跳、台胜等4家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预计本月和下月还将有佳德信、新天久两家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新增加工能力2.85万吨。至年底,全省加工出口企业可望达到 21家,年出口加工能力达20万吨,加工能力将比去年翻一番。另外,我省已有3家水产加工企业通过欧盟注册,14家通过美国HACCP验证,17家通过韩国认证,使企业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儋州珠联冷冻有限公司、 海南果蔬食品配送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推行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养殖致富。

    在加工业的带动下,全省对虾养殖面积已突破15万亩,产量6.8万吨,分别占海水养殖面积、产量的60%和53%,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对虾产量的18%;罗非鱼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8.2万吨,分别占淡水养殖面积、产量的22%和54%。产量 占全国的12%,居全国第四位。全省今年新增罗非鱼养殖面积5000多亩,高位池养虾5600亩,1-8月,罗非鱼、对虾产量分别为5.4万吨和4.2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和20%。对虾和罗非鱼年出口量分别占水产品年出口总量的24%和14%。

    又讯(记者侯小健)全省水产养殖加工现场会8日-9日在海口召开,会议提出,要围绕渔业产业化发展目标,舞活水产加工业龙头,以加工带动养殖业发展,扩大海洋渔业经济总量。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昌元,副省长江泽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确定今年水产养殖加工业的主要目标:水产养殖产量34万吨,其中,对虾8.5万吨,罗非鱼10万吨。水产品加工出口3万吨,创汇1亿美元。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经省政府同意,省海洋与渔业厅制订出台扶持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凡是在今年9月30日前建成池塘面积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或12月31日前建成池塘面积3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

    吴昌元在讲话中要求各市县要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生产能力,把加工短腿拉长,延长产业链,实现水产品的加工增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海洋渔业真正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江泽林就提高海洋渔业整体素质,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