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国内轮胎业应放眼于废旧轮胎回收
  • 时间: 2003-09-11 09:18:3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隆众石化商情网    点击:
  • 中国橡胶协会轮胎行业分会的统计显示,1997-2002年中国轮胎产量年均增长为11.5%,2002年产量达到1.3亿条,居世界第三位.近五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2%,2002年出口达3523万条,创汇约10亿美元,轮胎已成为化工行业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目前,我国轮胎子午化率大幅度提高,子午胎产量从1997年的1317万条增长到2002年的5432万条,年均增长达32.8%,五年翻了两番.轮胎子午化率已从1997年的17.5%提高到2002年40%.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子午胎市场消费也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国内子午胎表观消费量约3800万条,是1997年的3.1倍,连续两年表观消费量年增长率在27%以上.但同时由于轮胎业的生产仍有扩大趋势,未来的利润空间并不是很大,如果继续投资轮胎业风险将加大。

    外资民营抢市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石化轻纺项目部专家刘晓彤称,尽管我国轮胎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产品档次、附加值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只占少数,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也没有创新内容,中国企业在国内的轿车轮胎市场上已没有多少竞争力.为那些老车型配套的轮胎生产设备,都被挤出了市场.价格在十几万元的轿车上,已没有了中国轮胎.

    在全球轮胎制造产业链上,我国轮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我国轮胎生产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世界轮胎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家在中国建立生产企业,台湾地区、东南亚的一些轮胎制造商也将生产中心转向中国大陆.

    轮胎行业中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有的已初具规模(如山东双星华青、玲珑等),有可能成为轮胎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民营及一些小型轮胎企业约有近300家,轮胎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子午胎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相比之下,国企增长速度却较慢.“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共批准了24个子午胎项目,总规模为1650万条,到1997年国有企业子午胎产量已达到1016万条,但2002年,国企子午胎产量仅为1600万条,产量年均递增只有9.5%.

    子午胎投资趋热

    2001年,国家为支持子午胎发展,免征子午胎消费税,使子午胎生产企业盈利明显增加,轮胎行业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外资企业主要是通过现有企业的增资扩股和并购,扩大生产能力,也有新布点投资建厂,如日本普利斯通、住友分别在江苏无锡、常熟新建轿车子午胎项目.国企为了加强全钢载重子午胎的竞争优势,也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扩产改造.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则集中投资建设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拟建的子午胎项目,外商以轿车/轻卡子午胎为主,预计新增产能约为1800-2000万条.国内企业几乎占领了全钢载重子午胎,预计新增产能1200万条左右,加上现有生产能力650万条,2005年可达到1850万条,供大于求的局面即将出现.

    废旧轮胎回收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约6000万条,预计到2005年,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将达到1亿条.这些废旧轮胎多数散落在市场,没有回收利用.随着我国废旧轮胎产生量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废旧钢丝子午线轮胎的增加,利用不好将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有轮胎翻新企业500多家,修补企业1000多家,旧轮胎的翻新能力已达1000万条,再生胶的生产能力近百万吨,胶粉生产能力约5万吨.但由于回收困难和加工技术、设备水平比较落后,每年废旧轮胎加工利用量还不到应回收利用量的50%,远不能跟上我国废旧轮胎快速增长的现实.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经济价值巨大,也是未来中国轮胎市场一个新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