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积极因素增加,复苏可能加快──2003年美国经济形势展望
  • 时间: 2003-09-02 08:50:41    作者: 李健    来源: 商务部网站    点击:
  •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有起有伏的回升以后,今年第1季度受到美攻伊战争影响,继续呈现缓慢复苏走势。目前,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已经垮台,战后重建工作正在展开。对伊战争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所谓“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美经济复苏中积极的因素正在增加。但是,制约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迎刃而解。2003年美经济缓慢复苏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加快。

    一、第一季度美经济增长并不令人满意

    根据美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今年第1季度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同)增长了1.9%,比去年第4季度的1.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远低于此前路透社进行的经济学家调查得出的2.3%的平均预测值。

    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这几个方面看,第1季度美经济增长都是十分乏力的。

    占美GDP近70%的居民消费支出仅仅增长了1.4%,低于去年第4季度的1.7%。这也是2001年第2季度以来增长水平最低的一个季度。其中,反映汽车等大件消费品购买情况的耐用商品支出仍然维持上个季度下降局面,非耐用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增长速度也都低于上个季度。失业率仍停留在5.8%这一较高水平。

    私人投资下降了2.5%。其中,反映企业投资情况的非居民投资在上季度出现自经济衰退以来首次增长后重新下降,降幅为4.2%,企业的建筑投资和设备及软件投资均有所下降。但是居民投资却增长了12%,这显示居民住房购买情况在便宜的住房抵押贷款刺激下依然十分活跃。

    政府支出增长率仅为0.9%,是2001年第4季度以来增长最低的一个季度。其中国防支出下降了1.5%,这与本季度美国发动大规模攻伊行动,军事开支大幅增加的情况显然不符,估计今后还会做出修正。而州及地方政府开支下降0.1%,则表明了由于经济不景气,州及地方财政收入较为普遍下降这样一个事实。

    进出口贸易中除出口继续下降以外,进口在上年实现了增长之后今年第1季度再次下降,其中货物进口下降8.2%。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需求仍然不旺,另一方面反映美元贬值可能对进口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

    美国经济在2001年初陷入连续三个季度的衰退,2001年第4季度开始回升,到现在已经五个季度过去了,仍然没有出现有力度的持续的回升。这主要是因为前些年“新经济”繁荣造成的过剩生产能力现在仍然没有消化掉。所以,美企业开工仍然不足,盈利状况没有根本好转,投资还没有出现有力的恢复,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投资增长缓慢又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企业和消费者都不愿多花钱,经济复苏缺乏动力。据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次经济衰退以后最为疲软的一次复苏。

    二、美伊战后有利美经济复苏的因素增加

    随着美伊战争的结束,人们又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到美国内经济问题上。布什总统吸取他父亲老布什的教训,正把刺激美国经济回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尽管第1季度美经济形势不那么乐观,但是从前景看,积极的因素正在逐步增加。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等待已久的较为有力的回升。

    目前可以看到或预期的有利于美经济复苏的因素有:

    第一,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逐步增强

    战争爆发前人们关于战争将持续多久、中东油田会造成多大破坏、给美国带来多少损失和消耗等方面的不确定心理已经逐步缓解。由于美伊战争实现了速战速决,人们对打击恐怖主义,保持社会稳定的信心正有所回升。近日先后公布的美密歇根大学和咨商会(Conference Board)消费者信心指数新的调查结果,都表明美国消费者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正在改善。这对于美股市的趋稳和回弹,对于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进一步回升都有很大益处。

    第二,企业投资回升力度将逐步加大

    据报道,全美80大高科技企业今年第1季度获利估计比去年同期增加16%,已连续三个季度增加一成以上。美伊战争形势明朗后,一些设备供应商已开始收到较大的设备和零部件订单。这表明已延后一段时间的设备和软件更新投资热潮可能逐步到来。无论从股市看还是从实际投资增长看,美企业投资最低迷的时期可能己经过去。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回落到一个适当区间

    伊拉克石油储量居世界第2位。控制伊石油资源是美发动对伊战争的一个重要战略考虑。在战后重建过程中,美将把尽快恢复伊石油生产和出口作为一项优先目标。随着伊石油出口的增加,沙特阿拉伯等OPEC成员控制油价的能力将受制约而被削弱。目前国际油价已经比战争爆发前下跌30%以上。油价回落也将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

    第四,美元大幅振荡的风险变小

    尽管美元仍然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但是对伊战争顺利结束以及美股市的趋稳回升,消除了人们对美元大幅贬值的预期。而且,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目前并不比美国更具有吸引力,投资者近期不可能大幅抛售美元资产。美元向下的调整,很可能会像过去一年那样缓慢地进行。这有利于缓解美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同时增强美企业出口竞争力。

    第五,个人消费需求仍将平稳增长

    目前美就业市场虽然还没有根本好转,某些行业,如IT业和航空运输业失业人数可能还会继续增加,但是总的来看企业大规模的裁员已经到达谷底。随着企业投资反弹,工作机会将增加,失业人口将减少。同时,通货膨胀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住房市场依然兴旺。在这样的形势下,预计今后一个时期美个人消费需求仍将平稳增长,下半年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回升。

    第六,政府将推出振兴经济方案

    上次海湾战争以后,老布什领导的美国政府受战争胜利以及冷战结束所带来的乐观情绪支配,对国内经济疲软问题重视不够。美军在较短的时间内裁减兵员几十万人,军事开支也大幅削减,这对当时的经济复苏实际上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次则不同,布什总统战前就提出了总额达7260亿美元的10年减税计划。美国会参、众两院目前正在对减税方案规模进行审议和协调,最终通过的减税金额可能低于布什总统提议的水平。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的,布什的减税计划不一定能为振兴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长期的财政危机。但是这些政策和做法至少可以显示美国政府对改善经济的重视和决心。

    三、美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远虑和近忧

    那么,美伊战争以后美国经济是不是可以一路凯歌行进了呢?现在就做出这种乐观估计可能还为时过早。应当看到,美国经济的复苏和进一步增长仍存在着一定的远虑和近忧。

    所谓近忧,就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可能影响美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被美视为恐怖主义元凶的本.拉登和萨达姆.侯赛因两人都没有抓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没有查出来。美国本土的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如果出现什么意外,使美消费和投资信心再受打击,经济恢复就可能再度受挫。

    另外一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宏观经济的稳定问题。由于减税和增加了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开支,美政府财政赤字正迅速攀升,今年有可能达到425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大体上占GDP的4%。这样,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相加可能占美GDP的8%以上。华尔街担心今后几年双赤字还会持续下去,这势必严重威胁美元币值稳定的基础,导致利率的提高和长期投资的下降。

    第三个大的不确定因素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影响,现在SARS虽然还没有在美国蔓延,但对东亚地区的经济打击很大。东亚是美主要的贸易、投资对象。美企业在东亚地区的商业运营目前己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这也会间接地抑制美航运、贸易、投资和旅游业的回升。

    所谓远虑,就是美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因为对伊战争的结束迎刃而解。目前,美国仍然处于“新经济”泡沫破裂以后的结构调整时期。“新经济”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它所形成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更加具有国际相互关联性。因此,要解决这类深层次矛盾或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和有力度的增长,决不是美国一国的事情。在美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复苏中,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全球性的制造业能力过剩问题

    90年代以来,先是日本陷入萧条,接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然后欧洲经济也开始减速。造成大量资金流入美国,投入新经济,形成网络化泡沫,实际上是高科技生产能力的过剩。与此同时,随着冷战结束,更多国家转向市场经济,由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依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导致传统制造业也迅速膨胀。但是,由于一系列体制性原因,除了美国以外,各主要经济体的内需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因此,目前的生产能力相对于需求的过剩是全球性的。虽然美国国内需求在此次经济衰退中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是由于整个国际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美国国内制造业却迟迟不能翻身走出低谷。在这个意义上,目前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能否顺利复苏,不单取决于美国一国国内需求的回升,还有赖于各主要经济体共同对消费及投资需求进行刺激。

    第二,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和增长减速问题

    自冷战结束和“新经济”产生以来,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和贸易获得新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穷国与富国之间、富国与富国之间、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之间、环境和资源与人类的发展之间等等差距或矛盾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扩大。一些大的经济体或区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债务问题、贸易失衡问题等长期存在,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间政策的协调。二战结束以来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国际货币基金(IMF)4月份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只有1.1%,日本经济增长率0.8%,西半球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1.5%。受SARS蔓延的影响,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可能也要大幅下调。在这样一种普遍的不景气中,美国经济能不能做到独善其身,能不能克服日益滋长的单边主义倾向,继续在各国之间政策协调中发挥领导作用,都需要时间来回答。

    第三,全球性的金融体制不健全问题

    全球化带来全球性的金融体制创新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加快了资本的流动,但是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金融系统的风险。另外,全球性的经济失衡也造成了金融的失衡。IMF在他们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多次指出过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风险问题、一些国家银行业坏账问题、国际收支差额和债务问题、金融衍生产品投机问题、企业财务欺诈问题,等等。这中间既有国家的风险,也有企业和个人的风险。美国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揭露出安然、世通和安达信等一批大财团及大会计公司的假账丑闻,其中也牵扯到不少大投资银行。许多被查出有违规行为的大银行最后都选择接受罚款的形式私下了结他们的问题。这些风险和问题目前是否真正得到解决?会不会因为金融体系哪一个环节上出了事而像SARS病毒那样迅速蔓延到其他地方?我们对此恐怕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