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去年我国GDP增长9.1% 人均值突破1000美元
  • 时间: 2004-01-29 08:34:33    作者: 朱剑红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 《人民日报》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天宣布,经初步核算和评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分产业看,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增长2.5%,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9.9%,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由原先发布的9.1%修订为9.6%(1―3季度也从8.5%修订为8.7%),四季度为9.9%。(详细报道见第六版)

      增加透明度 提高准确性   我国开门评估GDP核算数

    《人民日报》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天透露,今年该局首次对GDP核算数进行了开门评估,在局内进行认真核算和评估后,于1月17日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的官员和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了2003年度GDP初步核算数据评估会。

    李德水表示,这些举动是为了进一步增加GDP核算工作的透明度,提高GDP数据的准确性,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更好地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今后,国家统计局要把GDP核算的开门评估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在首次举行的开门评估会上,官员和学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一致认可国家统计局提出的GDP的初步核算数。

      地区GDP不再叫“国内生产总值”   从三方面规范地区GDP核算

    《人民日报》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了科学地计算和使用GDP,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统计局决定从今年开始,对地区GDP核算工作进行三方面改进和规范。

    一是改进地区人均GDP的计算方法,各地区要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作同口径调整。过去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的地区,可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计算。

    二是规范地区GDP及相关指标的中文译名。GDP的英文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我国习惯将国家和地区的GDP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今后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省生产总值”,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

    三是今后各省、区、市统计局年度GDP初步核算数的发布时间不得早于次年1月15日,季度初步核算数的发布时间不得早于季后的10天,国家和各地区原则上都不再发布月度GDP数据。

    羊年岁末,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年初步核算和评估的数据,2003年我国GDP增长9.1%,为即将到来的猴年增添了喜庆气氛―――

    一份漂亮的见面礼

    金猴闹春,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又为今年春节平添几分色彩和吉祥。在盘点全年经济情况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用“非常漂亮”来形容2003年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的经济指标: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同比增长9.1%;物价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2%;就业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850万,下岗职工再就业440万,分别比预定目标多增了50万和40万;国际收支平衡并有盈余,外汇储备年末为4033亿美元,全年增加了1168亿美元。

    在抵御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冲击后,在经历了国际局势的起伏跌宕后,在战胜了洪涝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后,人们都会同意这样的判断:中国经济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真正称得上来之不易。这来之不易的好成绩,不仅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努力奋斗交上的一份答卷,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新的重要里程碑。首先,这标志着在经过约10年的从反通货膨胀到反通货紧缩的艰难调整后,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其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3年是开局之年,我们用开门红开了一个好头。第三,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人均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以及结构调整都将进入新时期。第四,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发展观,这对于我们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展望2004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的好势头?有关专家的分析指出,诸多因素决定了今年的经济仍会稳定增长:经济发展的巨大惯性使增长的速度不会明显放慢;国家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保证了增长的稳定性;投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具备了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各个方面强烈的加快发展的要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世界经济的明显复苏,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当然,大海航行总有风浪,“三农”问题仍未解决,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中国经济的痼疾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克服。而局部地区、部分行业发展过热,银行信贷扩张偏快,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导致久违多年的资源瓶颈再现,以及非典疫情凸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的严峻考验。面对新时期、新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全面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4年的中国经济定能如金猴跳跃,更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