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垦区“三项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笔者认为,要保证改革目标的胜利实现,在实施“三项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坚持场务公开制度。
一、推行场务公开制度,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三项改革”政策的认识。
当前,垦区推行的“三项改革”,无论是深度或广度,在海南农垦改革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涉及面宽,头绪纷繁,工作抓落实任务很重,难度也很大。目前一些干部职工对“三项改革”的认识不足,给改革工作增加难度。因此,要把“三项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各农场务必坚持推行场务公开制度,利用场务公开栏等形式,加大对“三项改革”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三项改革”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白农垦改革是大势所趋,认识到现在实施的“三项改革”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符合农垦实际的,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省委四届四次会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从而自觉地投身于“三项改革”的实践中。
二、推行场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职工自觉参与“三项改革”。
“三项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垦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凡与“三项改革”相关的方案、措施、办法、程序和内容都要公开,使干部职工心知肚明,积极投身于改革,支持改革,保证改革胜利实施。实践证明,凡是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改革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改革就比较顺利,否则,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使改革方案难以实施,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各级干部在“三项改革”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坚强的党性观念和政治觉悟。如在推行“胶园长期承包经营”工作中,要着力研究并妥善解决经营权的稳定性,承包定产的差异性,工资分配的不均衡性,岗位林段的差异性问题,要三上三下,张榜公布。如“政企分开改革”的人员分流,“二级企业改革”的产权、债务界定,工作一定要过细过硬,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会赢得干部职工的支持。
三、推行场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
实施“三项改革”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推行场务公开制度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场务公开,可以及时广泛地收集干部职工反馈的各种信息,一是收集干部职工带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作为改革的参考依据。二是通过场务公开,监督领导干部,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借改革之机,贪占国有资产。特别是实行场务公开制度,推倒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把最容易引起矛盾的“热点”降温,“疑点”化释,“难点”消除,使“三项改革”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民心工程”,给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实施“三项改革”过程中,推行场务公开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公开而公开,一定要突出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哪些问题制约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哪些问题最影响职工积极性,公开就应从哪里入手,真正做到职工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整体推进“三项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浅析“三项改革”与场务公开制度
- 时间: 2004-01-05 09:01:12 作者: 吴仕章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