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美元贬值将继续推升铜价
  • 时间: 2004-01-05 09:10:4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
  •   近期美元加速贬值进程,并成为刺激基本金属几乎全面上扬的重要因素。美元的下跌之势还会持续多久?其下跌空间还有多大?这种利多效应是否会消散?

      200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欧元跌至1.2600美元以下,从而使其今年的跌幅已逾17%。而美元贸易加权指数也迭创历史新低,年底美元指数报收于86.81,几乎以全年最低点收市。2003年美元指数累积跌幅达到16.3%以上。因此,美元贬值因素成为今年提振铜等基本金属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目前市场已经开始担忧美元的继续大幅贬值所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空作用。由于美元的持续大幅贬值,可能危及欧洲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复苏进程,进而引发各国央行的联手干预汇市以提振美元。若如此,美元必然随之出现大幅反弹走势,从而可能引发包括金属在内的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回落,因基金会开始重新调整仓位。

      笔者以为,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对金属价格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而且并非迫在眉睫。首先,美元贬值有其内在的深层次原因。除了巨额经常帐赤字以外,美联储将利率长期维持。

      在45年以来的最低点,利息差异使美元的吸引力大为降低。因此,美元走弱并形成长期趋势是必然的。一些权威机构预计,美元贬值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005年以后;摩根斯坦利的罗奇认为,2004和2005年,美元的贬值幅度每年仍将超过10%。

      其次,美元对欧元走低到目前的程度,欧洲各国业界和政策当局并未感到不安,有些官员甚至称乐于见到欧元的升值,因为欧元相对美元的升值,对于欧元区经济来说反而是利大于弊;日元相对美元的升值尽管对日本正在复苏的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日本央行也一再进场单独干预日元对美元汇率,但这并未能扭转美元的贬值趋势,只能是延缓日元升值的速度而已。

      第三,各国央行联手干预美元汇率,是有一定条件的,历史上出现的情况也不多见。首先美国本身就必须持积极态度。而此次美元的贬值,其实是美国政策当局所默许或纵容的,除非美元出现无序贬值或失控状态,美国政府不会轻易出手干预汇市。尽管欧洲国家对美元跌势感到关切,但在美元兑欧元跌破1.3关口之前,欧元的升值都是在可以容许的范围之内,只有大幅超越这个限度,才有可能引发欧洲央行干预之虞。而美元对日元的贬值幅度,至少可以达到95日元一带,否则都是正常的下跌走势。因此,目前美元的贬值之势,远未达到刺激各国央行神经的程度。

      第四,从时间上来说,各国央行要联手干预美元汇率,至少要等到七大工业国家财长会议(G7)才可能作出决定。鉴于目前美元贬值过速,投资者臆测,G7将对近期美元持续性走低做出反应。据G7消息人士透露,疲弱的美元汇率有可能被列入G7讨论的议题,但G7会议要等到2月6日才召开。因此,即便届时万一作出联手干预汇市的决定,铜价的阶段性涨势也已经到位。倘若如此,就与笔者对铜价涨势节奏的预测比较吻合。笔者一直指出,铜价目前所运行的第三大浪,估计到2400一带结束,时间上在1月中下旬完成,然后可能展开级别较大的第四大浪调整。也许,大规模调整的诱因除了CODELCO释放库存外,另外潜在的重要利空因素,或许就是美元因人为干预所出现的大幅反弹?

      最后,造就铜价走牛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经济的周期性向好,以及供需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美元贬值不过是一个辅助性的因素,绝非提振铜价的最重要、或唯一的因素。即便美元走势逆转,而其它决定性因素并未改变,则铜价的走牛之势仍然是不可阻挡的。

      我们认为,美元在深跌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技术性反弹都是正常的;主要工业国家央行的任何单方面人为干预汇市的行为,都不可能扭转美元的贬值趋势;而各国央行的联手干预行为,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广场会议,才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抑制美元的走弱之势。但这种联合干预的概率有多大,仍是存在疑问的。至少在2月初以前,美元汇价受到联合干预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因此,美元的进一步下跌,将配合其它基本面利多因素继续刺激铜价上扬。当然,适当关注美元是否出现异常走势,以及相关消息面的变化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