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力“三创新”打造大畜牧
- 时间: 2004-10-12 08:38:4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近期参观了中建农场植草养牛的几个现场,听了中建、阳江和东太农场的经验介绍,以及平时对相关情况的调研,就如何打造海南农垦大畜牧问题,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打造大畜牧的前提。
没有发展理念,就没有发展动力。关于发展理念问题,我从两个方面阐述:
第一,要破除陈旧的发展理念。陈旧的发展理念表现有三:一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比如有些农场的养牛业发展缓慢,比不上中建、阳江、东太等农场,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养牛短期内没有什么效益,有了这种理念后就等待观望。二是片面追求局部效益。认为发展养牛业从其局部来看没有什么效益或者效益不高,所以对养牛业无动于衷。三是片面追求单一效益。仅仅看到眼前经济效益,没有看到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对养牛业兴趣不高,行动迟缓。总之,我们要打造大畜牧,必须按照总局党委张书记、吴局长的指示,破除陈旧的理念。
第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中建、阳江、东太养牛业搞得比较好,发展比较快,就是有了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理念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追求长远效益。发展养牛业当年投资当年的效益不能够明显的看出来,但经过几年效益就非常明显了。我们养牛的目的,第一步就是积肥,为橡胶提供优质的肥源;第二步就是卖牛仔,依靠出售牛仔逐步收回投资;第三步就是卖牛肉,把牛肉出售到省内外或者出口港澳,按照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的指示,海南要建成我国重要的畜牧出口基地,海南农垦要走在全省的前面;第四步就是发展奶业。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并通过法律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喝一杯牛奶。喝牛奶,人可以健康、聪明、长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现在,不仅外国人喜欢喝牛奶,而且中国人也喜欢喝牛奶了。这说明国内外市场对牛奶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是更加追求全局效益。要处理好养牛与种胶的关系,现在海南农垦有300万亩开割橡胶,亩产仅70多公斤。目前要扩大种植面积,超过一定高度的斜坡,林业部门就不准予开垦,更新一批胶园要八年后才能投产,因此,要提高橡胶产量,使全局平均亩产达到100公斤,年产量达到30万吨,靠的是什么?主要靠施肥。施肥的情况有几种,一是化肥,二是生物肥,三是农家肥。阳江农场连续7年橡胶亩产达到100公斤,主要靠的是农家肥多,特别是猪牛肥多。该场允许生产队买牛肥来抵化肥,多施农家肥,有些1962年定植的橡胶亩产还达到100公斤以上。目前化肥市场不乏鱼目混珠。有些化肥施到胶园还烧坏营养根。因此,养牛与种胶息息相关,养牛是为了积肥,肥多才能胶多,胶多取得的效益又投入养牛业。这样,牛多肥多,肥多胶多,胶多钱多,钱多牛多,形成良性循环。养牛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局部效益上,而且通过局部来带动全局效益的提高。我们设想,平均每10亩橡胶养一头牛,或者以一吨干胶为单位养一头牛,全局养30万头牛,那么,我们要实现亩产100公斤干胶年产30万吨干胶就有了重要支撑。
三是更加追求综合效益。上一个新项目,既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养牛业,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海南农垦号称“百万大军”300万亩开割橡胶仅安置6万多人就业,闲置人员不计其数,现在发展畜牧业,可以多安置一些人员就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如果长期单纯施化肥,土地会板结,地力会下降,生态会遭到破坏。如果多施牛肥,就能够保持土质疏松,土地肥沃。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
二,创新饲养方式,是打造大畜牧的关键。
第一,要减少或阻止古老的饲养方式。这可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述就是自然草+放养。语文课本上有一首诗写得非常形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古时候的草长得高过牛羊,草长得非常旺盛。而现在我们草原的景象是:“天苍苍,野不茫,风不吹草见牛羊。”说明现在牛羊比草高了。近几年北京等一些华北城市经常遭遇沙尘瀑的袭击。这沙尘瀑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包括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现在我国已经提出在草原禁止放养畜牧,实行退牧还草,圈养畜牧政策。假设中建农场饲养5000头牛,全部实行放养,整个橡胶林段就要遭到破坏,职工种植的自营作物就会遭受严重损害。因此,这种古老的饲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环保和经济的要求,必须减少或者阻止。
第二,要尽快推广现代饲养方式。这可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述就是人工草+圈养。中建农场人工种植的王草和柱花草,加上建牛舍圈养,这就是现代饲养方式。其优势在于:一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放养100头牛至少需要6~8个劳动力,还不一定能够管好,而实行圈养,只需要2个劳动力就可以了。二是提高了牛肥的数量和质量。放养牛粪便到处拉,圈养牛的粪便比较集中,容易清理,数量和质量也相应提高。三是扩大就业门路,中建农场植草养牛,就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四是增加职工收入。一个职工一年饲养100头牛,一年的牛粪便收入就可达到1万元以上;五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牛群集中饲养,容易打针吃药,便于防治;六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中建农场养牛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 ,关键是创新饲养方式。
三、创新产权结构,是打造大畜牧的根本。
海南农垦发展畜牧业,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现代企业制度有四句话: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最根本的问题是产权问题。只要解决了产权清晰问题,才能从根本解决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问题。产权问题有四种结构:一是自有自营,即职工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它的优点是职工的积极性比较高,缺点是规模小,发展慢;二是场有场营,即农场投资,农场经营。它的优点是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快 ,但弊端频多;三是农场+职工。即是由农场和职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优点是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快 ,弊端比较少。中建农场就是采取农场+职工的模式,前期由农场投资盖牛舍,后期由职工用牛粪来抵农场的投资,农场获得了优质肥,职工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因此植草养牛业发展得非常快 ,值得在全垦区推广;四是农场+职工+外来资金(含总局投资)。这三者利益都要联系在一起。总局的投资要转为入股股金,与农场和职工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干得好一起分红,干不好一起承担风险。现在总局要组建畜牧集团,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投资方式,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畜牧业。
综上所述,不创新发展理念,我们难以自觉打造大畜牧;不创新饲养方式,我们难以加速打造大畜牧;不创新产权结构,我们难以规范打造大畜牧。因此,发展理念、饲养方式和产权结构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相信,以上三者的有机统一,我们海南农垦就有望打造大畜牧的“航空母舰”。
(海南省农垦总局副局长 郭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