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 时间: 2004-12-20 09:14:3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财经专讯》    点击:
  • 早在2003年年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专家夏斌就曾指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因为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和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均已出现明显问题,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近年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与物价、就业增长等宏观目标的相关性日渐疏离。从今年来看,物价涨势反映出通胀表现为成本推动,而非需求推动。CPI自2003年以来的增长,主要是粮价反映出的食品增长,以及此后的石油等能源价格增长,但扣除这些因素之外的核心CPI价格涨幅不大,因此大陆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控制信贷、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偏紧型防通胀政策,是有问题的。央行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对于成本推动型的CPI上涨,理论上不宜立即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要看外部冲击能否自然消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现在的货币投放和信贷偏紧,按现在的速度来看,时间长了,明年回到通缩将不可避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刘红忠则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全年CPI同比增幅在4%左右,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发挥了较好作用。不管怎么说,从目前来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面临两难,如果考虑到PPI终将向CPI传导,那么中国央行就应盯住增幅过高的PPI,货币政策应以持续偏紧为主;但目前几乎所有专家都预测,12月的CPI同比增幅将更低。照此看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应以偏松为宜,特别是应该增加货币投放量和信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