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废旧轮胎不能进口
  • 时间: 2004-12-31 08:45:0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化工报    点击:
  •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大量进口废旧轮胎。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严重污染了环境。如大量堆积的废旧轮胎难以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废轮胎处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受利益驱使,大量旧轮胎被直接装车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出,当时媒体曾大量报道;严重冲击了国内轮胎和翻胎市场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除美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均严禁进口旧轮胎,其理由主要是安全、环保和冲击新胎市场。最近,马来西亚汽车轮胎厂商工业集团也已公开向政府提出禁止进口旧轮胎的请求。 那么,既有前车之鉴,又有国际惯例,为什么国内又出现了"进口供翻新用旧轮胎"的要求呢? 据了解,要求进口旧轮胎的理由主要是:废旧轮胎不能单纯看作废物、垃圾,而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垃圾不能进口,而资源可以进口;2003年,我国翻胎形势稍好,各地纷纷争上翻胎项目,新建40多家翻胎厂,翻胎能力陡增100万条/年以上,亟须旧胎体用于翻新;国内可供翻胎用合格胎体不足。 而记者在日前召开的能否进口废旧轮胎专家论证会上了解到,来自国内轮胎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及环保等行业的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并对要求进口旧轮胎的理由一一进行了驳斥。 据专家介绍,废旧轮胎既是资源,也是垃圾,处理好了是资源,但处理不好就是垃圾。将进口废旧轮胎纳入我国循环经济的范畴,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循环经济主要是针对本国的产品―废物―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其着眼点在于解决国内的废弃物,而进口废旧轮胎则是帮别国处理废弃物。 2003年,我国轮胎总产量约1.65亿条,出口4565万条,如70%用于替换胎,则每年替换下来的废旧轮胎可达8400万条,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废旧轮胎产生国。今年轮胎产量将达到2亿条,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轮胎约5000万条,废旧轮胎产生量将达到1亿条。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今后我国国内废旧轮胎处理将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而进口旧轮胎等于增加了国内废轮胎处理的压力。如此大量的废旧轮胎如何处理,应该是中国轮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应该成为国家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目前国内翻胎用胎体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翻胎行业盲目发展,能力急剧扩充;二是国内长期以来运输行业严重超载。可以说,轮胎使用不当是国内缺少翻胎用合格胎体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实际使用情况,轮胎企业在轮胎结构设计上的思路就是适用于超载,而不是侧重轮胎的可翻新,这并不是我国轮胎技术不行,不能用于翻胎所致。现实的例子是,城市公交车的轮胎均可以翻新,有的可翻2次以上;而长途货运车由于严重超载,胎体损坏后无法翻新。如上海轮胎公司、华南轮胎公司的产品大量出口,根据国外要求,出口轮胎必须可翻新2~3次,而我们的轮胎都符合要求。如果国家坚持限制超载政策,轮胎企业在新胎生产中将技术思路从适应超载转变为适用于翻新,那么国内可供轮胎翻新用胎体将不成为问题。 专家认为,即使进口旧轮胎,其可操作性也很差。国外旧轮胎的出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统货,即废、旧轮胎都有,需要逐条分辨,挑出有翻新价值的旧轮胎,价格为38美元/条;另一种是分级后的轮胎,即可翻新轮胎,斜交胎价格是45美元/条,子午胎是69~79美元/条。而国内翻新轮胎价格,预硫化法的翻新胎是500~600元/条,传统法仅300~400元/条。因此,无论哪种情况,这个价格都是国内翻胎企业接受不了的。据了解,正因为如此,国内翻胎企业对进口旧轮胎其实并不感兴趣。另外,面对几万条的废旧轮胎,逐条挑拣也是不现实的。 废旧轮胎的处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发达国家一般由政府补贴的产业来经营,因此国外巴不得将其转移到其他国家。如果我国放开旧轮胎进口,实际上就是放开了废旧轮胎进口。因为废和旧很难鉴别,即使用价格昂贵的激光全息轮胎无损质量检测设备进行区分,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据了解,海关对此只能进行抽检,这就为废轮胎流入国内开了绿灯。 另外,我国道路情况复杂,轮胎结构质量必须符合国情。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这样的国际知名公司,也是针对中国市场专门设计其轮胎结构。我国出口的轮胎与国内销售的轮胎结构也不一样。因此,进口旧轮胎即使可用于翻新,但也会对中国的道路水土不服,这同样为安全埋下了隐患。 专家认为,如果因为我国没有可以利用翻新的胎体而允许进口旧轮胎,既不符合国情,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既不治表也不治本。在这方面,政府部门更应该在政策制定上有所作为,应该借鉴国外的管理办法,如强制轮胎报废标准,引导消费者爱惜轮胎,节约资源等。因此,在国内废旧轮胎还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前提下,绝不能牺牲环境和安全,让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处理厂。 据了解,此前国内18家轮胎企业已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强烈要求国家禁止进口废旧轮胎的呼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