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6大特点
  • 时间: 2004-02-10 08:55:2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商务部    点击:
  •  【eNews消息】日前,信产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发布了“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增长34%,比2000年翻一番。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000亿元,增长16%,其中利润700亿元,增长1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1410亿美元,增长53.2%。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计算机行业增长迅速提高。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电子专用设备和计算机类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超过全行业发展速度11.6和30.9个百分点。特别是计算机类产品的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迅速攀升,由2002年27.3%上升到2003年的33.6%,提高了6.3个百分点,名列全行业之首。通信类、元器件类、家用视听类产品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由2002年21.6%、24.5%和16.8%下降到2003年的19.5%、22.9%和15%,分别下降了2.1、1.6和1.8个百分点。

      二是通信类产品对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贡献最大。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拉动下,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销规模比例不断变化。但从经济效益增长状况看,虽然通信类产品产销规模占全行业比重小于计算机类产品14.1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最大。2003年通信类产品完成利润总额177.2亿元,位居全行业之首,占全行业比重25%,分别高出计算机类和电子家电类产品比重5个和13.9个百分点。2003年通信类产品上缴国家税金72亿元,占全行业比重27.6%;分别高出计算机类和电子家电类产品17个和12.9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是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内销市场份额继续扩大。2003年以来,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充分发挥价格低、性价比高、服务好、消化吸收快、政策支持的比较优势,迅速崛起。全年国内品牌GSM手机生产4830万部,销售4732.9万部,分别占手机总产量和总销量的30%和29.5%,占国内市场销售54.7%,比2002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波导、TCL、康佳三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十名,生产、销售总量分别占国内品牌企业生产、销售总量的56.6%和56.3%,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1.6%。特别是波导企业的手机国内销售量已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全行业第一。

      四是,软件产业快速成长。2003年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在2002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03年软件企业认定达8582家,软件产品登记1.8万个,完成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增长33%,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嵌入式软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传统产业日益紧密结合,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家电、通信产业及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产品发展迅速增长,嵌入式软件收入占纯软件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由去年的40%提升到50%以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步伐。还有一些智能卡、工交卡、一卡通等产品随着中国智能技术水平和产品智能化应用的提高,产销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年增幅高达80%以上。

      五是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中国各电子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一些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已掌握了第二代移动手机的结构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的设计技术和大批量生产技术,在核心芯片和协议层软件的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手机的外观设计、外型功能等方面,设计出许多符合国内消费者习惯和爱好的新型手机产品,2003年新上市的80种新机型中有80%以上是国内手机企业所设计。还有一些通信设备的系统研发,已取得了群体性的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达到了0.25μ-0.18μ水平,使中国研发能力快速进入国际主流技术水平。

      六是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明显显现。目前,中国各电子企业不断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一些国内生产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海外研发中心规模以及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行业电子家电类产品前5家、通信类产品前10家以及软件业前15家等生产企业均在国外建有研发中心或生产线,其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本企业的总收入大部分都超过20%以上,为全行业出口增长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