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花生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一样,是世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不同的是,我国不是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的贸易大国,而绝对是花生的贸易大国。花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出口大宗农作物品种之一。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国内花生将大有可为。
近20年来,我国花生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九五”期间,除1997年外,我国花生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5%左右,年出口收入2.1亿~2.7亿美元。加入WTO后,国外凡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成本低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都可能大量涌入而冲击国内生产。惟独花生,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将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通过改进品质、规范出口秩序、改善出口环境、增加市场准入机会,我国花生出口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发展花生生产是加入WTO后提高我国油脂自给率和降低进口风险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世界缺油大国,上世纪90年代末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仅8公斤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0%以上,预计今后我国人均油脂消费量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加入WTO后国内油脂消费量的1/3将依赖进口。国外大豆、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价格均低于国内市场,一些国家已经在抢占我国油脂市场。花生作为我国的净出口农产品和优质油脂原料,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不断增大,发展花生生产既可增加出口,也能减轻对油脂进口的依赖,降低进口风险。同时,花生是优质蛋白的大宗原料,增加花生生产也有助于保障我国食物和饲料蛋白不断增长的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花生生产和整体效益增长很快。1998年以来,全国花生种植面积连续超过400万公顷,年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全国平均单产接近每公顷3吨,2001年全国花生面积(500万公顷)和总产(1450万吨)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到2015年我国花生面积将达到600万公顷以上,总产达到2000万吨左右。
专家提出,应着眼于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尽快在花生专用型优质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抗旱育种、高新技术在花生改良中的应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方面实现飞跃,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业,建立花生产业化经营企业集团,建设一支科研、生产、加工、经营、出口相配套的技术队伍,使我国花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我国花生市场前景分析
- 时间: 2004-02-10 04:31:1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智农通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