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31日下午4时,在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全年最后一个橡胶交易日收市不过5分钟,垦区全年橡胶的销售情况就立即从电脑里显示出来:全年销售橡胶22.4872万吨,平均每吨的销售价格1.2643万元,每吨比上年净涨3723元,全垦区因价格上涨因素增收8.37亿元。
继1997年以后,海南农垦橡胶销售价格再次突破万元关,成为1995年之后的历史第二个销售高价位。同时产量也创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垦区全年生产干胶22.8万吨,同比增产6300吨。正是橡胶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橡胶产量的大幅度增产,拉动了2003年海南农垦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这一年,全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农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农业增加值35.31亿元,同比增长15%。职工年劳均收入1.0132万元,比上年增长9%,并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年实现盈利3.72亿元,比上年增盈1.74亿元,增长87.9%,创海南农垦创建以来经营效益最高水平。
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海南农垦,2003年能够取得有史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并非易事。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正值大量上市的荔枝、香蕉等热带水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销售价格大幅度下滑。几次大的台风和局部干旱,给橡胶主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着这些不利因素,海南农垦之所以能够取得3亿多元利润的经营业绩,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在于打好了强化管理、提高产量、搞好流通三张牌。
2003年,农垦总局把生产每吨干胶的直接成本、企业管理费用和实现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优劣的主要指标,许多企业围绕着降成本增效益这一目标,分流冗员,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通过技术创新,挖掘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这些措施使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得到加强,经营效益不断得到提高。虽然干胶销售价格平均每吨比上年增加了3723元,但生产每吨干胶的综合经营成本却没有出现较大的上升。这样,企业的经营利润涨幅明显,全垦区绝大部分橡胶农场实现盈利。八一总场实现年利润2300多万元,龙江、阳江、乌石、东太、西联、乐光、广坝、金波等农场全年利润突破1000万元。许多原来长期亏损的企业如西培、西华等单位也实现利润数百万元。
2003年,海南农垦积极实施大橡胶战略,橡胶产量实现大幅度增产,确保了全垦区经营效益的提高。为了加快橡胶产业的发展,省农垦总局在继续推进割胶技术改革的同时,在所有橡胶农场全面推行以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为核心的橡胶生产经营机制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为了给橡胶树提供充足的优质有机肥,省农垦总局投资近2000万元,发展养牛业,使全垦区的养牛头数达到12万多头。各农场在橡胶价格上扬经济效益好转的情况下,纷纷加大对橡胶生产的投入,强化胶园管理,开展干胶生产劳动竞赛,提高胶工分配水平。这些措施促使了橡胶稳产高产。橡胶主产区农垦儋州片所属的10个农场,全年生产干胶突破4万吨,占全垦区干胶总产的1/5,全片的干胶平均亩产已达100公斤。八一总场全年生产干胶超过1万吨,平均亩产115公斤,成为垦区首个干胶产量破万吨大关的农场。
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交易手段,保证了垦区橡胶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成为了海南农垦经营效益提高的得力平台。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在2003年的橡胶产品交易中其贴近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因特网在网上进行“动态倒计时折零竞价交易”,保证了交易信息的灵敏和交易渠道的通畅,使垦区的橡胶交易价格紧贴国际市场。在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时,能够有效地发现并提高交易价格。2003年通过网上公开竞价,全年当日竞价直接增值达2816万元,比上两年竞价增值的总和还多出1393万元。在橡胶价格出现冷市时,通过启动价格自律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价格过快下滑,保护企业利益。
与此同时,垦区二大骨干工业企业也出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在国家多次实行药品限价的情况下,仍完成工业产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实现利润1400多万元。亚龙木业在受非典影响造成原材料大幅度上升,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仍然完成销售收入1.44亿元,实现利润127万多元。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3个多亿的利润是怎样创造的
- 时间: 2004-02-17 08:42:43 作者: 本报记者 易家凡 通讯员 邢 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