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美国经济开始爬坡
美国经济明年可能增长4.2%,这样的情况是人们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个良好的预期不仅可以让美国人的未来生活变得轻松一些,也可以令与美国经济有关联的其他国家看到明年本国经济前进的利好因素。带来这个好消息的是权威机构蓝筹经济指标(BlueChipEconomicIndicators),该机构的调查发现,美国经济2004年可能会以近6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这得益于企业投资加速增长以及消费者支出的稳步增长。
该经济组织综合了51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之后得出,美国经济2004年预计增长4.2%,将是自1998年经济增长4.3%以来最快的1年。
去年11月美国政府公布三季度美国经济创19年以来的最快单季增速,令多数经济学家受到鼓舞。经济加速增长、利润提升、股价走高以及工作机会增多都促使企业和居民预期更趋乐观,将帮助经济连续第三年增长。
瑞士联合银行(UBS)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这项调查的参与者之一MauryHarris认为:“信心的恢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只要居民和企业把行动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支出也会同时继续增长。”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仍然不少,其中最令人忧虑的是,疯牛病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扩大,6个月内损失30亿美元是目前市场人士所作出的最乐观的估计。分析家认为,近期内美国牛肉出口完全停止已成定局,万一疫情扩大,影响的产业将从畜牧业蔓延到食品加工业、餐饮业、饲料业,乃至运输业、化妆品业、皮革业。除此之外,美国经济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包括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财政赤字急剧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一些美国政客开始越来越多地攻击中国,指责中国抢走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作机会,通过“不公平做法”为美国产品进入中国设置路障从而保持对美贸易巨额顺差。这些政治性的经济纠纷会使得美国在双边贸易中通过反倾销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加强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2003年中国受到近40项反倾销调查,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二、2004:日本摆脱“10年低迷”的希望之年
2003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内外两面都呈现出积极因素,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但基础面改善不够彻底,结构调整压力依然很大,当前增长水平尚未完全摆脱泡沫经济影响。日本经济能否真正走出“10年低迷”,2004年将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一年。
日本经济以2002年年初为拐点,正逐步走上复苏轨道,并且2003年后走势逐步上扬。内阁府去年12月9日预测,2004年度实质GDP增长率将达到1.5%,名义GDP也将扭负为正,达到0.1%~0.3%。带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依然是出口。2002年和2003年日本对美国出口基本持平,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对亚洲和中国出口部分。
从种种迹象进行分析,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是可能的。推动这种增长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日本企业竞争力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二是大银行不良债权处理已经“看到光明”,这将对克服通货紧缩顽症,实现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小泉内阁结构改革路线得以继续。经过2003年年底众议院选举,小泉政权得以巩固。这有助于改革思路的连贯性执行。四是日本经济外部需求中心开始“脱美入亚”。美国的需求一直是日本经济主要外部带动力量,但是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需求快速增长,日本经济外部需求中心开始“脱美入亚”。今年以来,日本对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圈”出口首次超过美国。东亚作为新的区域增长中心,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目前日本劳动力供给仍在增加,实质GDP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据估计,如果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经济结构通过本轮调整,供需结构逐步达到平衡,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轨道。包括我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也将从中受益匪浅。
三、令人拭目以待的欧盟版“罗斯福新政”
在世界经济“三强”中,欧盟经济在2003年可谓“陪敬末席”。多年来,欧盟经济增长一直领先于日本。但德国政府已将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0.75%下调到零增长。由于德国经济规模约占欧盟的1/4,因此,德国经济的低速增长,对欧盟和欧元区产生不利影响。欧盟委员会经济预测报告把欧元区2003年经济增长率从0.7%下调为0.4%,IMF的预测值为0.5%,两者均低于上年的0.9%,其经济表现远逊于美国和日本。
概括地说,欧元区乃至欧盟经济与1995~2000年年均3%的增幅相比已大幅缩水,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对其经济发展前景和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个人消费支出持续下降。二是在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企业不愿冒然投资,投资支出下降。三是欧元区是美元贬值的主要承受者。欧元升值加重了欧洲公司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失业率居高不下。2003年7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8.9%。高失业意味着高补贴,进而必将阻碍经济增长。五是财政赤字增加,成员国内部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分歧加大。欧盟经济的这些固有矛盾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根本改善的迹象,因此2004年的欧盟经济复苏前景并不乐观。
如何刺激与恢复欧洲的经济增长,着实让欧洲人伤透了脑筋。在去年10月17日结束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各国首脑原则上同意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项金额高达2200亿欧元的跨欧投资路线图计划,希望用“大兴土木”的方式来刺激萎靡不振的欧洲经济。欧盟委员会的计划让人联想起上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但时过境迁,如今欧盟的“新政”能否奏效,却引起许多人的怀疑。一个敏感的问题是谁来支付如此巨额的投资。目前,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与法国已经债台高筑,其政府赤字水平早已超出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很难有剩余财力来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此外,不少经济学家还指出,用基建投资的方法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极其危险的。基建工程本身费时良久,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此受到很大制约。而且,政府投资过大往往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排挤效应”,其经济上的合理
性也值得怀疑。
不管“新政”的最终效果如何,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增长。毕竟,面对多年不景气的经济,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2004世界经济将走向复苏
- 时间: 2004-02-24 08:55:1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