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场是以橡胶生产为主的典型的“三老”农场。2003年,我们立足科技兴场,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做大做精高效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全场完成干胶6207吨,比上年增长1?42%;香蕉项目创产值1972万元,职工主副业劳均收入达1.1895万元。农场继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天然橡胶生产新割制推广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后,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先进单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做大做强橡胶产业
1.严格“三个到位”,促进橡胶科学管理措施落实。第一是领导到位。我们首先成立场、区、队三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行政主管负总责,从组织上保证橡胶生产的领导到位。同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其工资、奖金与联系点生产任务完成、科技推广落实、职工思想动态情况紧密挂钩,奖优罚劣,形成场、区、队三级联系管理网络,其次是资金到位。重点保证“五个投入到位”:胶工劳务投入到位,每割株投入劳务费3.35―4.36元,每公斤干胶超产奖1.8―2元;橡胶中小苗抚管资金投入到位;农综项目橡胶基地专项资金投入到位;肥料农药资金投入到位,每年投入572?8万元;劳动竞赛资金投入到位,每年拨出132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资金。再次是措施到位。重点抓好“三个到树位”:一是积肥造肥到树位。坚持大力发展养牛、养猪、养羊,长年围栏造肥,形成“牛多、猪多、肥多、胶多的良性循环”。二是生产作业任务具体到树位。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为检查验收提供依据。三是检查验收到位。建立起场、区、队橡胶作业检查验收小组,定期对每个树位进行检查验收,核发当月工资。
2.狠抓“三个环节”,促进橡胶生产良性循环。第一,科学安排强割倒树。根据农场现有的机械作业能力和当年干胶情况,每年安排2000亩老头胶树进行强割,强割时间安排3―5年。从1997年来,全场虽然安排强割树位l.4万亩,干胶总量仍从1997年的4789吨提高到2003年的6207吨。第二、科学安排更新定植。1995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五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投入、高效益)、“五化”(良种化、梯田化、林网化、覆盖化、化学化)、“五提前”(提前规划、提前育苗、提前开荒、提前造林、提前覆盖)的要求,一是抓好108亩中心苗圃的种苗培育,保证苗木的优良化;二是每年投入60多万元,抓好土地备耕;三是坚持每穴下足10公斤优质基肥,选用壮苗、袋装苗上山。1997年以来,我场更新定植1.4452万亩(含回收五边地和农民非法占地植胶5066.1亩)。第三,科学安排胶园管理。我们注重“三个化”:一是胶园除草化学化。每年投入12万元购买农药灭草,每树位年化学除草3次;二是胶园施肥科学化。两年内苗木年施水肥4次,施干肥1次,三年以上的苗木采用挖通沟施重肥措施,每沟施牛栏肥10公斤,压青草料25公斤,株均施化肥1?2公斤;三是胶园作业制度化。始终做到月初有作业计划,月中有工作检查,月底有质量验收,岗位有作业日报单,预发工资有作业依据,每月有一次胶园管理现场会。
3.强化“三个落实”,促进干胶年总产量不断攀新高。一是严格落实开割树胶园管理措施。每年3月底前,对每株开割树施牛栏肥10公斤,盖草20公斤,确保胶树营养供应。同时,全年保持胶树“六清洁”,提高胶园的光合作用。二是严格落实割胶技术培训辅导措施。把每年3月作为割胶技术培训月,强化胶工割胶技术培训,严格考核上岗。2003年,我场胶工割胶技术合格率达100%,一、二级率占92%。三是严格落实割制改革措施,对3割龄以内的中苗实行“三天一刀”割制,5割龄以上的胶树全面推广“四天一刀”割制,对30年树龄的老头树大面积推广应用“五天一刀”割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生产用工上,全场胶工从1991年的3474人减少到2003年的1296人,胶工人均割株从1991年的433株增加到2003年的1203.7株,年降低劳动用工成本300多万元。在干胶产量上,全场年产干胶从1991年的3873吨提高到2003年的6207吨,增产2334吨;胶工人均产胶从1991年的1.12吨提高到2003年的4.79吨;胶工人均年收入从1991年的1800元提高到2003年的8700元。
二、强化科技投入,做大做精高效农业
1.科学规划,突出优势,做大高效农业生产规模。我们制订“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农场服务、自主经营”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多模式培植发展优势产业。一是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产业化发展香蕉生产4200亩;二是以“农场+职工”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按照基地化的格局,种植荔枝、龙眼、胡椒5520亩;三是以专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淡水养殖1618亩。2003年,职工自营劳均收入6700元,高于主业收入。
2.科学管理,培育“品牌”。我们以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为目标,充分发挥场、区、队三级科技协会的作用,认真打好科学管理“牌”。一是注重抓好科技信息收集和反馈,抓好科技知识培训学习,提高职工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到基地、到田头,提高果品质量;三是根据高效农业生长态势,由技协牵头,组织职工加大劳动用工和科学配方施肥力度,以肥壮苗,以肥催花,以肥保果;四是按照市场准入制要求,严格控制剧毒农药入基地、入田头,增加土杂肥,提高地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目前,我场无公害生产基地已成功培育“龙江香蕉”、“龙江妃子笑荔枝”两个品牌,产品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市场看好。
3.建立网络,完善服务,拓宽产品流通渠道。我们实行三抓产品流通:即场领导抓宏观,面对全国,沟通联系;区干部抓统筹,收集商情,互通情报;队干部抓统管,组织发动,搞活一方。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组建起17个小组48人的销售队伍,到长沙、武汉、广州设点营销,培育本单位 “经纪人”。同时,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制度,每年农产品上市时,上门联系要求设点收购的外地客商都在30人以上,我们尽可能为客商提供好“三种服务”:一是在吃住安排、水电供给、场地租用上提供便利;二是在社会治安管理上提供安全保证;三是积极疏通各方面关系,减轻客商负担。我场香蕉种植已有20个年头,产品从不因市场疲软而滞销或烂在地里,生产规模从最初的30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4200亩,形成了我场高效农业的主产品。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龙江农场依靠科学技术 促进产业升级
- 时间: 2004-02-26 09:10:2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