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沪胶库存缘何持续上升
  • 时间: 2004-04-12 08:41:45    作者: 实达期货 孙敏涛    来源: 中橡网    点击:
  • 沪胶库存缘何持续上升 沪胶交割库存在2003年一季度0306合约逼仓之时开始快速增长,2003年5月库存超过10万吨,然而在0306合约逼仓失败之后,直到目前庞大的库存一直都维持在10万吨以上水平。而从2004年2月中旬开始,沪胶库存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截止到4月8日已经达到192691吨。如果按照目前的上海的现货价格15000元/吨计算,库存价值约为28.9亿元。庞大的库存对市场构成了强大的压力,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沪胶市场出现交割库存不断增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轮胎生产利润低国产胶需求疲弱 2004年3月份国际天胶价格小幅上涨,据农业部农垦局监测,3月份国际市场天胶价格略有上升,三号烟片胶进口到中国的成本价在16000-16200元/吨。但是3月份国内天胶市场价格却小幅下跌。平均价格在海南、云南市场分别为14867元/吨和15028元/吨,青岛为14939元/吨,天津14757元/吨,上海15074元/吨,广州14913元/吨。为什么国内天胶价格如此疲弱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的原因在于,斜胶胎生产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对主要用来生产斜胶胎的国产SCR5天胶的需求严重不足。2003年轮胎企业的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大幅上涨,另外国内的煤、电、铁路运费和海运费等也都在上涨,但轮胎价格却由于竞争激烈和进口轮胎限制大大松动等原因而无法提价:中国加入WTO时承诺,进口轮胎以2000年为基准期,每年递增15%,到2004年取消对进口轮胎的配额限制,进口轮胎关税在5年内由现行的30%降到10%左右。关税的不断下降,使进口轮胎的价格也相应降低,有些进口轮胎的价格和国内轮胎的价格已十分接近,这对国内轮胎企业尤其是占国内大多数的斜胶胎生产企业冲击很大。 出口方面,我国大约1/4的轮胎产量用于出口,其中1/3为子午胎,2/3为斜交胎。加入WTO后,许多进口商品逐步降低关税,而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不降反升,2001年进口天然橡胶的关税为12%,2002年进口关税调高到20%,2003年未见下调,2004年也未见丝毫松动,加上原材料的上涨和中国轮胎企业普遍保值意识薄弱,轮胎出口本来就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2004年中国又将轮胎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5%降到13%,轮胎企业尤其是斜胶胎企业,近期根本无法在轮胎出口上获利。沪胶上涨脱离了基本面现状 2004年1季度中国取消天胶配额,进口关税增值税维持不变,市场预计春节过后中国的橡胶采购可能会增强,而世界经济2004年也很可能加速复苏,天胶供给则处于停割期。基本面整体情况利多,促使主力先于东京胶和新加坡胶市场强行拉起。虽然东京胶和新加坡胶在沪胶的带动下随即上涨,但沪胶的涨幅在主力资金的推动下明显大于周边市场,沪胶与周边两市的最高价差超过了1500元/吨,与现货市场价差超过了1900元/吨。 目前的市场分歧在于,国产胶需求严重不足,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而期货市场的主力多头根据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明显,进口胶成本价维持在16000以上来做多市场。这种国内外市场的分歧导致了国内天胶供应商和投机客户大量在沪胶市场进行期现套利操作,沪胶市场的交割库存长期居高不下。目前交割库的存胶构成中,国产胶居多,也反映了这种分歧。 我们认为,这种分歧的愈合必须在最终的价格上达成一致,要么现货价格上涨,要么期货价格下跌,来缩小期现套利价差。在世界经济加速恢复和中国轮胎需求仍将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预计多头弃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主力等待现货价格的启动来填合这一分歧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