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鼓励职工致富奔小康
- 时间: 2004-04-12 08:45:5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李海华)4月2日,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在红岗、晨星、昆仑农场考察时强调,当领导的要千方百计让每个职工都能致富奔小康,要鼓励职工放胆致富、科技致富、勤劳致富。他说,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两个提高”、“三个增”的精神,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力争使海南农垦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省的前面。
红岗、晨星、昆仑3个农场的领导班子都是今年重新调整后的新领导班子。吴亚荣专程抽空来到这3个单位,检查贯彻落实省农垦工作会议精神、橡胶开割胶园家庭承包经营、橡胶开割前准备工作等情况。每到一处他都深入到橡胶园、职工家庭,与职工亲切交谈,了解相关情况。
在红岗农场,吴亚荣看到该场今年的橡胶物候整齐,各项工作落实得很好,他感到很高兴。在十七队胶工王贤和承包的橡胶园里,吴亚荣向王贤和详细了解了橡胶长期承包经营情况,并问他这种承包方式好不好,王贤和一一作了回答,并满意地说道,橡胶长期承包好,使他增强了投资的信心,表示要加强管理,多施肥多盖草多产胶多拿钱。吴亚荣听后高兴地说,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实行两权分离是大方向,职工承包,家庭经营,价格放开,随行就市是大原则,必须要按此目标推进橡胶生产领域的改革。
吴亚荣指出,橡胶是农垦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要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就必须通过经营机制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广大职工对资产的关切度,调动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职工自觉投资加强管理,做到向政策要产量、向管理要产量、向技术要产量、向科技要产量。他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垦区胶工的分配水平还比较低,要通过不断改革,剥离社会职能,解决养老统筹等问题,逐步提高胶工的分配比例,使胶工通过承包经营橡胶也能走上致富之路。
在昆仑农场一队林成才的橡胶家庭农场里,林成才向吴亚荣介绍了他的橡胶家庭农场经营情况。他说,他1985年就开始向农场承包开荒创办起了500亩的橡胶家庭农场,目前的年产胶量近50吨。1995年他又向农场承包更新地种植橡胶400多亩,由于加强管理,提前了2年开割,去年产胶达7吨多。目前他的家庭农场主要由他和儿子进行管理,并雇请了28个胶工。去年他的家庭农场总产值近70万元,除去与农场分成和胶工的劳务费外,他的收入也不低。吴亚荣听后赞道,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职工放胆致富、勤劳致富,不要怕富,不要怕冒富。
吴亚荣指出,改革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橡胶长期承包经营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允许试、允许探索、允许不同的模式。他说,橡胶开割胶园由大户进行长期承包经营必须符合3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橡胶种植管理能手,二是必须有充裕的土地和胶园,三是必须是职工承包,家庭经营。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是为了保证胶工都有一个固定的生产岗位,保证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走上致富之路。所以,现有开割胶园一般应由职工家庭进行长期承包经营。家庭承包经营者可以雇请胶工,但必须要有准入条件。首先要雇用没有竞到岗位的胶工,其次是社会上的临时工、新胶工必须要达到三级以上割胶技术,决不能使用未经培训,不具备割胶技术的农民工上岗割胶。要积极鼓励没有竞到岗位的人员,分流到第三产业,通过从事第三产业走上致富之路。但是,新开荒橡胶的种植,可以积极鼓励大户承包投资开发经营。通过职工投资橡胶种植业,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国家投资形式,打破纯而又纯的国有经济格局。通过职工与国家共同投资,将职工的利益与国家、农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真正提高职工对资产的关切度。
吴亚荣每到一处,他都要求大家要少务虚多务实,要按照农垦工作会议制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工作要抓主动,抓难点,抓突破点,要在真抓实干中见成效。要全力以赴抓好当前的割胶生产工作,打好今年橡胶生产主动仗,力争橡胶产量再创新纪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他还提出要建立全局性的风险储备基金,以丰补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