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国新办?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时间: 2004-04-16 08:41:4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橡网    点击:
  • 国新办·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郭卫民主持新闻发布会。 郑京平: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3亿元,增长7.7%。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 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去冬今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9月至今年3月底,共投入劳动积累工38.1亿个工日,投入资金525亿元,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增加。春耕生产形势较好。冬小麦一、二类苗的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随着各级政府抓紧贯彻落实支持和鼓励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以及市场价格导向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有所恢复。主要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3.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增长20.1%,明显快于轻工业增长14.9%的速度。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085亿元,同比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143亿元,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971亿元,增长18.1%。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9%。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9%,比去年同期提高0.23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059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村投资1740亿元,增长26.4%。在城镇投资项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47.8%、53.2%和52.3%。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1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852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4305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0.2%和16.6%。 5、市场物价继续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8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 对外经济贸易较快发展。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口1157亿美元,增长34.1%;进口1241亿美元,增长42.3%。进出口相抵,逆差84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扩大。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实际使用金额141亿美元,增长7.5%。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进展顺利。外汇储备继续增加。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398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66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元,同比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34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1.4和1.7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科学调控的结果,也是各方面积极工作、经济增长内在活力增强、国际经济环境趋好的结果。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由此造成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加剧和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对于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已经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些已经初见成效,有些措施的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AFX记者:我想要有关3月份的下列数据,第一,商品零售总额。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第三,消费物价指数。第四,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第二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有关数据证明,中国政府不再采取有利措施,经济可能面临失控的边缘,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经济不走向过热?或者现在采取的措施是否已经能够控制经济的过热?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止经济过热? 郑京平:首先说一下三月份的数字。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50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777亿元,同比增长34.5%。CPI上涨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 关于总体经济形势的评价,我在介绍简单情况时已经说过,我们的看法,总体经济情况是好的,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得到印证。 第一,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一季度经济增长9.7%,这和去年4季度9.9%,去年1季度9.9%相比,没有出现大的起伏。 第二,经济运行的效益仍然比较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很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也在加快。 第三,居民消费增长比较平稳,出口增长很快,比我们预期好的多。对外贸易出现了84亿美元的逆差,主要是进口的增长幅度比较大,进口也是由于国内需求比较旺,在能源、主要原材料和机电设备进口比较大。第四,从物价上涨情况来看,比较温和。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8%。 第五,外商继续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比去年增长了49.2%。 当然,也不是说经济运行没有问题,我在介绍情况时已经肯定说到,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过大,增长过快。 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我认为在记者招待会上讨论难度比较大。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什么叫经济过热,要给定义,给了定义以后就意味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衡量,用什么指标衡量,这些指标的临界值是多少。比如我们可以从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不是超过了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通货膨胀情况是什么样的,经济现在是否有泡沫以及“瓶颈”制约是不是非常严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 因此,经济中有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纠结在是否过热或者过冷这样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上。正是由于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瓶颈”制约加剧和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这样一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克服和解决这样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出台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贷款浮息制度等等。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今天郑司长公布的所有数字中,有一组数字非常引人注目,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达到了9.2%,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率达到了9.8%,城乡居民在一季度收入增长率都达到了9%以上,达到了多年来少见的同步增长,这是为什么? 郑京平:这个问题确实很尖锐,因为前几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始终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原因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比较慢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宏观调控的结果。比如一季度农民税费负担下降,降幅达到36.3%。因为农民的现金收入是扣除税费的,所以少扣了,就增长了一块。第二,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同比增长16%。 南华早报记者:最近国务院开了会,总理很关心,好象经济过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措施,但是经济没有反应,没有慢下来,您今天认为不是问题,但是总理认为是问题,有很多国外和国内的经济学者也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请您再解释一下。 郑京平:刚才我没有直接回答是否过热与否,我是说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好的,也存在突出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刚才您提到温家宝总理所指的,我想也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有一些地区和行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张这种势头没有得到遏制。 金融时报记者:上个星期央行公布一系列有关通货膨胀的数据,他们用的是自己的指标。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些价格涨幅在7%―8%之间。您说一季度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为2.8%,你是否认为您所公布的2.8%的CPI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现在存在的通胀的水平,央行的数据怎么会跟你们有这么大的差异?另外,您刚才提到固定资产投资。我知道公布的数据都是和去年同期进行比较,我通过一些学者了解到,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一些私人以及乡镇企业的投资在内,在去年的数据中是不含这样的口径,您是否做一些解释。 郑京平:谢谢这为先生提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性问题,这也是我很希望在此和大家介绍的。人民银行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是他们自己在内部做的一个统计,它的统计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而国际统计局统计的CPI是消费者的价格指数,这两者在含义上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就不好比。 第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8%,反映了目前价格上涨的水平。 第三,央行所使用的生产者里边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不能简称为CPI。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两回事。 国家统计局作为国务院授权对全国统计的主要数据发布和管理机构,应该说我们公布的数据是非常权威的。 关于进度统计固定资产统计,在今年口径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变化就是今年进度统计的范围比去年扩大了一点,主要是扩大了三方面:第一,包括了城镇、集体和私营、个体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第二,包括了在城区私人建房的投资。在公布的进度数据时,统计口径是完全可比的,也就是说去年的基数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使用。 上海第一财经记者:我关心的是房地产投资。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了41.1%,您如何理解这个数字?它是否属于过快增长?在另一方面,投资增长以后,对全国的房地产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去年末,上海已经超过了北京的房价,成为全国之首。今年第一季度上海房地产是否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郑京平:关于房地产投资增长41.1%是不是过高了,应该考虑到我们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判断。我想房地产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有类似的因素在里边。但如果看3月份当月的数字,房地产投资只有27.5%。所以这种趋势和有些行业的趋势还不是一致的。至于房地产价格为什么上海比较高,我想最好还是问问上海地区和上海的房地产商,他们可能会更清楚一点。 关于房地产价格,确实要注意,如果太高,对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房地产业本身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都会受到影响,都是有问题的。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国家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影响到我们国家产品的竞争力,最好把它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能否告诉我们今年一季度石油、钢材、煤炭、电力国内生产的数字,以及一季度进口的数字。你刚才提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增长很快,原因是什么? 郑京平:发电量增长速度是15.7%,原煤增长速度是14.4%,钢材增长速度是26.4%,原油增长速度是2.4%。关于进口,刚才我已经提到了。具体数字,下面我再告诉你。 中国信息报记者:在消费价格指数当中,农村价格上涨是4%,城市是2.1%,有些经济学家认为5%以上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农村价格上涨到4%,已经向5%的方向接近。我们一直在谈启动内需主要是启动农村这个潜力比较大的市场,但是在国内市场销售方面,县级及县以下仅仅增长7.6%,也就是农村的消费还没有启动,但是价格却启动了,您能否分析一下为什么农村价格上涨幅度这么快?您对此有何评价? 郑京平:实际上农村价格上涨比较快,刚才说了农副产品价格、粮食价格上涨,所以食品价格上涨在农村比较快一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第二,价格上涨比较快一点的就是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一季度农村上涨了2.6%,城镇上涨了0.8%。第三,居住。居住价格在农村上涨了4.2%,城镇上涨了2.2%。 大家知道,价格上涨绝大部分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控制的部分已经极少,除了一些服务项目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在调控以外,绝大部分价格都是市场决定的。因此,农村价格为什么上涨比较快,从市场角度讲,运输条件的制约、商品供应的制约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运输成本肯定比在城市要高一些。作为关心“三农”问题,关心农民的收入问题,这确实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采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通讯环境等等措施,使得其他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降下来。 合众国际社记者:我想知道在你公布消费物价指数时都是用什么样的指标组成这个指数?在这个指数之中,哪一部分占据很重要的一块,比重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您刚才谈到有关农民工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用什么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 郑京平:食品占CPI价格指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关于农民工或者农村居民到城镇打工收入的统计,我们通过常住和非常住两类不同特性的划分进行的。常住人口指在一个地方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非常住人口就是少于6个月。非常住人口的收入统计,在农村的住户抽样调查中是包括他们的。石油的比重很小,现在我手上需要查一下,城镇居民的支出分类里面有一个能源的分类。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刚才注意到一组数字,煤电等能源消耗量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的水平,有专家表示,这说明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在下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郑京平:我再补充一下刚才的问题,能源消费占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应该是少于2%。 刚才这位女士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从数字上看,您的结论是对的。但是有一个很强的假设,就是说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在座的诸位都很清楚,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城镇化,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的变化,还有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和提高,这些都可以使得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有很大的变化。简单地说,从这两组数字就推出中国的运行质量下降是欠妥的。 当然这个问题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要注意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费的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 10:35] 时代杂志记者:材料涨价的一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转移到其他的下游产品上去?是否对通货膨胀造成一定压力?您如何理解它们会对整个经济产生的影响? 郑京平:如果企业的原料、燃料购进价长期高于出厂价,企业的利润会受到很大的挤压。刚才已经说到,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购进价上涨了8.3%,工业品出厂价只上涨了3.5%。主要有两点:第一,结构性问题。第二,主要还是传导有一个实质。总的来说,企业希望如果进价上涨了,出厂价也要跟着上涨,这样企业的日子才比较好过。 企业现在采取的做法,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消化上游产品涨价带来的压力。第二,价格本身实际上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在目前情况下,下游产品的生产能力和需求是不对称的,生产供给能力比较大。如果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没有到位,没法消化和吸收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只能不幸的被淘汰。当然,关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上涨的传导,尽管有实质,但也不可能这个实质一拉拉得很长,由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也给整个价格上涨带来了上涨的压力。 中国财经报记者:首季GDP是改革发布制度的第一次发布,请问这次发布的统计情况和往季的统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整个经济指标中,没有财税增长情况很重要的指标,请问今年一季度的财税增长情况? 郑京平: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现在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和去年都是可以比的,增长速度是按可比口径来计算的。关于财税收入也不是故意给它拿掉,因为不同的人发布有不同的兴趣点,我自己发布可能就是这样的兴趣点。财政收入的增长在30%左右。 郭卫民: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