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试点造势 示范平稳运作
  • 时间: 2004-04-26 08:40:09    作者: 本报记者 王锡鹏 通讯员 石家新 周日样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3月1日,迎着扑面春风,南平农场开割胶园长期承包经营改革试点工作组进驻先锋管理区河边队。试点队大承包改革每项工作于其他队都须先行一步。 选择河边队作为试点先行单位,场领导的理由有三:一是职工群众思想基础好,他们学习农场“四个办法”,对长期承包经营都有较为理性公正的认识,大多认为推行这一改革,对企业对职工个人都有利,有助于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二是该队开割树的地形与物状具有普遍性,陡坡、平地,正常树、非正常树,涂药树、不涂药树,都可以在该队找到典型例子,岗位划定与招标竞标有其示范性,便于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大承包作业的展开;三是区队干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较准确地把握大承包工作方案,精通定产核算要诀,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与反复,有利于稳定全场改革工作大局。 尽管试点队具备如此优势,但场党委不敢大意于厘毫。场长李布千经过仔细斟酌,指派分管橡胶生产的副场长郭列辉担任试点工作组组长,并抽调经营计划、财务、生产、党办等部门强力干部配合。期间,李布千多次到河边队了解详情,点拨迷津,总结阶段性成功做法,汇总经验指导面上改革。试点扯帆运行,顺风顺水。 “开步走”走好第一步,划分岗位是基础。试点工作组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要求每一个成员要全力以赴完成场党委的重托,为大承包改革闯出新路子。试点工作期间,没有一人因私事请过假,他们呕心沥血,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使试点一开始就把握住大承包经营工作要领,整体工作牢靠扎实。总结试点经验时,区队干部与工作组都认为这是试点工作的重要环节,避免了群众各种信任危机的滋生。南平是海南岛南部历年台风的风口,多年来台风为害较大,开割林段割株零落,这决定了开割树清点工作难度大。因此,为保证每一株开割树清点准确无误,他们不怕枉走一千步。首先他们抽查割株与检验鉴定树型分类,结果表明与核定清点情况相符。在此一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农场实际,吸纳职工智慧,初步确定岗位划分办法:即涂药树每4个树位、未涂药树每3个树位分别划定为一个承包岗位;每个承包岗位开割树为1000株至1200株。这样,原21个岗位调整为19个,岗位平均开割树为1000株左右,既符合省农垦总局文件要求,又切合农场的基本状况。职工群众深为赞同。 “步子正”坚实平衡,岗位定产是关键。把这一量化工作抓妥,就等于抓住职工求富致富的欲望,使大承包经营迅速理出眉目。说起试点工作成绩,区队干部与工作组认定这是其成功的妙着。这一招使得胶工萌发了大承包经营的强烈愿望。求富大富是职工的本能,付出就要求有适当的回报。经过拼搏实现富裕,过上小康日子,这是职工的祈求。工作组与区队干部精确定产,杜绝差错。往年农场对干胶总产量计划指标下达分解,采取的是分级定产的办法,即农场分解到管理区,区分解到生产队,队分解到生产岗位。农场对队级生产岗位岗情不甚明了。要克服过去定产的不准确性,必须创新定产做法,细到具体株数。因此,经磋商,他们采取“一依据三对照四参考”,即定产时以上年度产量为依据,对照前3年总产量高低、树位品系优劣、定植年限长短,参考近两年自然灾害损失程度、护林保胶力度、挖潜增产幅度、技术升降度,以及出勤、干含、有否丢岗漏割等情况,加上5%的定产缓冲余地。今年,他们把队干胶总承包产量58.2吨逐项分解到调整合并后的19个承包岗位。然后,区队干部与工作组分别走访职工家庭,不厌其烦多方征求意见,再作必要的调整。确认基本合理,无甚大异议后,张榜公布。接着,在规定时限内按照职工的反馈进行合理分析并微调。待三榜上墙,定产已趋向准确,职工表示满意。 “扎稳步”公正公平,招投标重效果。把发包竞标准备工作做细做深入,便能诱发职工承包经营的热情,从而使大承包工作达到完美。谈到承包发包工作的设计筹划,区队干部与工作组都如此认定。按照工作计划,划分岗位,确定产量后,发包竞标工作随即展开。他们分三个步骤实施:一是确认投标资格,资格人竞标第一轮为在职的本队胶工,第二轮为本场外单位的剩余胶工和本队的非胶工职工,第三轮为农场户口的聘请工,按顺序逐波轮番竞争。这三个层次承包人割胶技术必须在三级以上,且每人须缴交400元的岗位保证金才能拥有承包资格。竞中标后,保证金转为抵押金。二是竞标,他们创造了“南平做法”。工作组与区队干部在调查摸底期间,不少职工群众反映当场投标竞标可能产生新的不公,不利于正常操作。理由归纳为三点:大家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对同一岗位竞标会在职工中间产生感情裂痕,有碍团结;容易发生舞弊行为,某些势力人暗中点示自己要竞某个中意岗位,会使竞标出现“岗位独霸”,产生“堂堂正正的不公”,降低竞标所特有的公正可信度,引发新的争议;当场竞标尽管封顶,但因为互竞递增,好的岗位因为竞争剧烈中标者反而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赌气”行为往往演变为“漩涡”,引起新的动荡,这种情况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因而,职工提议,根据场里定产计划,包含产量逐年提高或降低,制定签底,由资格胶工轮番抽取,实现长期承包经营改革模式的顺当过渡。区队干部与工作组认真讨论,上报场党委;农场具报上级主管部门,取得批准后,根据群众拥护、群众满意、群众接受的“三看”,决定采取抽签方式确定胶工承包岗位。三是主持发包抽签工作现场,保持公正、公平、公开原色,让胶工心平气和地参与投标抽签,承包心仪岗位。抽签当日,由于准备工作充分,第一轮19个岗位中就有12个岗位被胶工抽走;第二轮中6个岗位“名花”有主,余下的1个岗位也最终尘埃落定。如此,河边队试点整个大承包工作圆满结束。 大承包掀起胶工的激昂心潮。一陈姓胶工抽罢签睁大眼睛打开签底,兴奋地说:“岗位虽说是新的,但这是公正、公平、公开的结果,这个岗位在以后的10几年里就是我自己的啦,增收过上好日子,我得全力经营好它!” 试点先行,它感受着改革的猎猎春风。但毕竟它第一个吃“螃蟹”,职工需有冒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支撑。河边队的胶工也曾经受包与不包的激烈思想震荡。开割胶园长期承包经营在南平史无前例,经营不当或者遇上意外的麻烦,结局将是“赚钱不成反亏本”。胶工黄永上就在这思想煎熬中,实现由开始不信长期承包能增加收入,不信大承包能全面推开,到相信勤劳能致富,相信政策利民改革能成功的大转弯。阻力最终转化为动力,首个争着抽签,终于承包到自己合意的岗位,完成了从思想反复到诚心诚意承包经营的过程。 和煦春风花一枝。河边队的经验揭开了南平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改革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