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国际油价上涨 中国每日损失100万美元以上
  • 时间: 2004-04-08 08:36:0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北京晨报    点击:
  • 国际油价上涨 中国每日损失100万美元以上 (2004.04.07) 巫师傅是一位为油价头疼的出租车司机。昨天是油价上涨的第五天,他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来说,他每天开车跑200公里左右,消耗汽油大概15升。而90号汽油每升涨价0.24元以后,他每天要多掏腰包3.6元。一个月下来,这笔“额外支出”是108元。 而与巫师傅相比,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中国,正在为国际油价付出“重量级”代价。在国际油价走高的同时,中国石油进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每天中国将为油价上涨损失100万美元以上。 欧佩克上月“无情”减产 巫师傅可能没有想到,他这些天的“额外支出”是在为“高烧不退”的国际油价“买单”。目前,我国油价是参考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价格行情制定中准价的。在正常情况下,当这三地行情起落幅度超过上次调价日水平8%时,国内即可随之调价。 上个月的最后一天,就在人们对高油价的恐慌中,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仍然“绝情”地作出减产100万桶的决定。他们的理由是:国际石油市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进入传统的季节性需求下降阶段。尽管目前油价仍维持高位,但国际市场供应依然充足。 这无异于给“高烧不退”的国际油价火上浇油。即便是美国,在石油价格面前也显得那么无力。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称,如果布什不动用石油储备来平抑油价,“切尼和布什恐怕只能开着一辆车去上班了”。 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和辛迪加,欧佩克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对此几乎没人有异议。 中国为高价油“买单” 一边是石油“老大哥”毫不留情的减产,一边却是世界能源需求的激增。随着中国经济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仅亚洲对石油的饥渴程度,就已经超过了1997年至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时期。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预测,今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另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高达1.2亿吨。 来自石油价格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当月出现12.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是自199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而海关的统计资料则表明,去年1月中国进口石油836万吨,同比增长77.7%,平均进口价格上升了51%,净增11.1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外贸逆差正是国际油价上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