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天胶暴涨暴跌谁的错?
- 时间: 2004-06-19 11:49:10 作者: 罗 锐 来源: null 点击:
- 天胶自2002年4月在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较强的反转走势。由年初8000元/吨升至2002年底的11000元/吨左右,但涨升过程中成交量、持仓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放大,为了改变价升量不增、持仓量少的微利状况。上海期交所出台了〔2002〕197号文件,主要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12条至第16条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也主要是针对铜、铝、天胶三个品种的涨跌停板及保证金比例的正常调整,而上海期交所却在前文着重强调现行办法没有考虑到天胶的品种特性不能满足天胶期货市场长远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修改。此文12月27日出,12月31日印发各会员单位,2003年元旦后1月2日上海天胶全线涨停,此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上海期交所的“天胶长远发展”计划天胶开始点火快速升空。上海期交所导演的天胶上涨的精彩大戏已正式上演,戏中的情节却比好莱坞大片不知精彩多少倍。天胶连续三日涨停,然后继续大幅攀升。3月中旬上海天胶期货创下七年新高16195元/吨。大幅涨升的天胶市场由于违背本身的供求规律,胶价于4月4日开始大幅下跌,连续3日跌停,4月15日跌至11550元,10天左右跌幅达4500元,触底后展开小幅反弹,由于买盘不济天胶再次下跌,最终跌至10000元以下。然而好戏还在后面,修整数日后上海天胶又在割胶旺季,又在库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在高科技燃料(投机资金)、纳米燃料(上海期交所的“天胶长远发展计划”)的联合推动下继续开始升空,进行20000元/吨的“探月计划”。其后上海天胶一路涨升,直逼17000元/吨。
进入2004年天胶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创下17485元/吨的8年新高。4月20日天胶在买盘不济,在我国政府宏观紧缩的压力下,再次大幅跳水,又是连续3日跌停,远月直逼12000元关口。4月23日“超级主力”动用2亿多资金将跌停位的2万多手空单悉数吃掉。4月26日我国政府宣布对投资过热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天胶居然涨停。4月26日到4月30日这一周,每天都有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及一些违规处罚见报,天胶居然不跌反涨,何方神圣在国家坚决抑制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敢与党中央政策对着干?全国人民至今疑惑多多?何方神圣敢动用巨额资金操纵天胶市场而囤积紧俏的生产资料至今我们更是疑惑多多?到如今7月合约天胶再次企稳16000元,短时间上涨了近3000元,又回到下跌起点。在基本面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相反库存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又是何方神圣敢于操纵7月合约天胶?
其实上海天胶本身走势的怪异就是对我们“三公原则”的绝对嘲弄。一方面他们大量囤积天胶实物,一方面他们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持仓优势采用多席位连续买卖期货合约的行为早已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62条之相关规定,同时也违反我国刑法182条之相关规定。但在我国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天胶主力又在何方神圣的保护下为所欲为?置国民经济的利益不顾?置人民利益不顾?由于走势的怪异使得天胶期货资源配置的功能完全丧失,因为很少有以轮胎企业为代表的消费企业入场套利,实际上也套不了利(因为胶价高企)。
我们知道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市不可能脱离现实经济发展状况而独立运行。宏观因素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期市的运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实并非如此,2003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资料需求旺盛天胶进口量达到120万吨,而国产5号胶却有20万吨近50%的国产资源注册成期货仓单,没有进入2003年火热的消费领域,却呆在仓库睡大觉。作为天胶消费大国居然有50%的国产天胶呆在仓库睡大觉,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造成这种畸形状况的根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投机资金为谋取暴利,另一方面交易所为私利(手续费收入),把用胶企业逼上了舍近求远的道路,把国产5号胶逼到了上海期交所的仓库。不能不说两股力量为了共同利益在大肆牺牲国家经济利益,同时帮东南亚产胶国多销了20万吨天胶,进行了一桩损国利己的大买卖。
有人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日益显现的资源短缺和长期存在的现货资源浪费现象是我国经济运行中资源严重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奇怪现象。暴涨暴跌的天胶期货就是奇怪现象生下的怪胎。一个管理层监管不力的必然产物。具有较低运输成本优势的国产5号胶理应成为国内生产企业的首选原料,不应存在巨量的期货库存。从资源配置角度讲是典型的、严重的资源浪费。而浪费的根源就是两股力量一手遮天的必然结果。
国内大量积压的天胶库存数量已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1992年,只不过库存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在套利者的帮助下,把两大农垦的现货积压转为期货库存积压,但问题的本质没有改变,因为它们没有进入生产企业。只要胶价不断上涨用胶企业仍将千方百计寻找更便宜的来料加工胶和复合胶,而国产5号胶仍将被投机资金推向消费市场的边缘,而国产5号胶依旧会被套利者把天胶现货转换成期货仓单,界时社会库存将突破30万吨大关,逼近40万吨也不是没有可能。果真如此市场规律的巨大作用将惩罚过度投机的天胶市场,而两大农垦则将接受天胶暴跌的苦果。届时八九千元也可能无人问津。
也有人提出更换一个能代表天胶需求走势的合约标的物(即20号标准胶),但笔者不这样认为,因为错不在国产5号胶标的物,也不在两大农垦生产商只生产5号标准胶。而错在缺乏权力机构的有效监管,而错在两股力量遮天蔽日的疯狂操纵。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标的物不能换,因为换意味着疯狂操纵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因为换意味着农垦企业向投机操纵者屈服、向操纵者让路;因为换意味着……
如果这种疯狂操纵仍将继续下去那么上海天胶不断急聚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诚信风险会不断加大,给我们的监管机构带来全新的挑战,给我们的资本市场、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但我们的监管总是事后监管,这是每个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不幸,这是市场的悲哀,也是投资者的悲哀。